原標題:《綿陽市“十四五”能耗等量和減量替代實施方案》印發
降低單位產品能耗 騰出更多用能空間
綿陽新聞網訊 “十四五”是碳達峰的關鍵期、窗口期。為嚴格控制能源消費總量,持續降低能源消費強度和碳排放強度,市政府日前印發《綿陽市“十四五”能耗等量和減量替代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明確目標和重點任務。
《實施方案》主要包含我市“十三五”經濟社會發展、能源資源開發和能耗雙控完成情況,“十三五”節能減排降碳開展情況及取得的成效,“十四五”期間能耗雙控目標預測,等量和減量替代任務措施,能耗等量和減量替代項目,促進碳達峰、碳中和的措施,實施方案效益分析,保障措施8個方面內容。
“十三五”期間,我市從優化能源結構、推動落后產能退出、持續加強重點領域節能等方面入手,加大節能減排工作力度,打出聯動“組合拳”,取得明顯效。“十三五”末,我市單位GDP能耗較2015年累計降低18.47%,超額完成“十三五”15%的能耗強度降低目標。
目標清晰明確。《實施方案》提到,結合四川省節能減排降碳趨勢及地區經濟發展需求,預計全市“十四五”能耗強度累計下降目標為14%。
“十四五”期間,我市將從產業結構調整、能源結構優化、基礎設施共建提效降耗、管理能力建設等方面,制定實施能耗等量和減量替代的任務措施,進一步降低單位產品能耗,為經濟社會發展騰出用能空間。
據介紹,《實施方案》從公共機構節能、供能基礎設施改造、項目節能技術改造、綠色交通、煤改電、煤改氣、市政設施改造、淘汰落后產能、調整現有項目產能、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等方面,節約能源資源。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要處理好發展與減排、整體與局部、短期與中期長期的關系。”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科技創新是同時實現經濟社會發展和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關鍵。
采取哪些措施促進碳達峰、碳中和?《實施方案》明確,低碳技術措施,森林碳匯工程。具體而言,減少碳排放、實現碳中和的對策可以分為碳替代、碳減排、碳封存、碳循環4種主要途徑。而森林碳匯工程,主要是實施退耕還林還草、中央財政造林補貼等重點營造林項目,推進人工造林、中幼林撫育、退化林修復、封山育林、天然林保護,增加森林蓄積量。
下一步,我市將認真貫徹國省節能工作有關精神,壓實目標責任,嚴格監督考核,進一步加強指導,從組織保障體系、落實稅費政策、加強能耗監管、營造節能降碳氛圍等方面,逐步完善《實施方案》保障落實體系,深挖節能潛力,騰出用能空間,確保全市重點項目順利推進。(綿陽日報社融媒體記者 黃小芹)
編輯: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