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鏈博會上的綿陽展館
人頭攢動的會場,目不暇接的新產品,真誠熱情的交流合作……7月16—20日,第三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以下簡稱:鏈博會)在北京舉行。
在這場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領域的頂級盛會上,綿陽以科技基礎研究為基、以技術成果轉化為橋,在全球產業網絡中穩穩錨定“綿陽節點”,讓這座科技城的活力在世界舞臺上盡情綻放。
□ 記者 鄧勇 朱博文 文/圖
強“鏈”聚人氣
科技矩陣 彰顯“綿陽實力”
創新,是產業鏈蓬勃生長的 “根與魂”。
180平方米的綿陽展館內,“綿陽智造·鏈接世界”的主題格外醒目。藍白主調的燈光下,流暢的線條勾勒出未來感空間,與機器人、航空電子、商業航空、核醫療、磁性材料和電機5條特色產業新賽道的展品交相輝映,打造出沉浸式科技體驗場。
走進這里,動態場景處處引人駐足:天鏈人形機器人“T1pro”、它人M2pro商用清潔機器人等動態演繹精彩紛呈;長虹主/APU蓄電池組、九洲照明系統、九洲空管系統等核心產品形成全鏈條場景,引得專業客商駐足交流;實體展示長虹FLASH放療系統、中廣核質子治療系統、玖誼源醫用回旋加速器等,引發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濃厚興趣……
5天展期,長虹、九洲、天鏈機器人等 21家企業攜60余件硬核科技產品組團登場,從基礎材料到終端應用,從核心部件到系統方案,全面鋪開綿陽優勢產業的“全景圖”。“新意”迭出的展示,讓綿陽展館始終人氣高漲,也印證著這座城市產業鏈的獨特吸引力。
“綿陽企業的技術創新不是單點突破,而是形成了從基礎材料到終端產品的完整鏈條。”北京市民張蘇偉參觀完后顯得有些意猶未盡。他最感興趣的就是機器人,剛剛和工作人員交流后才知道,原來機器人已經是綿陽人工智能產業的優勢領域和主攻方向,不僅已基本形成涵蓋關鍵零部件、整機制造、場景應用的全產業鏈條,還擁有3家機器人本體制造企業和長虹、九洲等10余家關鍵零部件企業。張蘇偉說,“從‘零件’到‘整機’再到‘場景’,一環扣一環,太扎實了!有機會一定要去綿陽看看。”
延 “鏈”拓視野
全球對接 釋放“綿陽引力”
鏈博會不僅是成果展示臺,更是全球產業鏈的 “對接窗口”。對綿陽企業而言,這里是技術走出實驗室、產品邁向大市場的“加速通道”,讓綿陽的技術優勢與全球市場需求“一鍵匹配”。
成立于2023年的它人科技,作為國內商用機器人研發生產領域的佼佼者,深耕低速無人駕駛技術,并具備強大的定制研發生產能力,其商用清潔機器人產品具備智能導航、自主避障、動態調度、自動充電、自動加注清水、自動排污等功能特點,能在人流量大的復雜場合高效清潔,陸續接到多個來自海外的項目訂單。“前不久,和美國的客戶簽約了450萬美元的訂單。同時,與國內的醫院、學校、工廠等開展合作。”四川它人科技有限公司市場經理曹家瑞說,通過鏈博會“鏈”接全球,有望加快與上下游伙伴協同發展,構建更好的產業鏈生態,為產業鏈注入新的創新活力。
“很榮幸作為綿陽代表企業參會,能與產業伙伴鏈接全球,共同推動產業發展。”四川九洲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工作人員李玉琴說,企業這次參展提升了品牌知名度,擴大了全球“鏈”友圈,希望通過這個平臺能與全球供應鏈領域的同行進行深度的交流,了解最新的動態與技術趨勢,拓展新的供應鏈合作渠道。
同行之間的 “良性競合”同樣動人。四川天鏈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不僅是展示平臺,更是同行切磋的“智慧場”,各家從事機器人制造的企業可以互相參觀對方產品,了解同行產品特點,啟發未來研發的方向,并且同行之間也可以“互為供應”。
固 “鏈”謀長遠
協同共生 繪就“綿陽未來”
鏈博會的深層價值,在于讓產業鏈上下游從 “隔空相望”到“握手合作”,讓“單打獨斗”轉向 “協同共生”。
開展期間,綿陽展館迎來了一批特殊的參觀者——沈陽市貿促會考察團一邊記錄展館內的產業鏈布局,一邊與綿陽企業代表深入交流。
合作的種子,已悄然生根結果。在會期舉行的“投資四川”國際供應鏈合作大會上,綿陽以“新型顯示產業鏈”為主題進行深度推介,全面展示產業政策、發展前景、創新成果與合作機遇,吸引眾多企業關注。隨后,綿陽科技城新區與新石器慧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就北京新石器無人車數據與安全中心項目順利簽約,項目簽約金額8000萬元。
在綿陽,這樣的 “走出去”與“引進來”,早已是常態。
今年以來,綿陽市貿促會積極搭建經貿平臺,先后組織50余家企業參加2025年日本大阪世博會、成都汽配展、重慶消博會等境內外重點展會,以及泰國——中國木薯商務對接會等經貿交流活動13場,為企業開拓國內外市場架起“金橋”。“接下來,我們將持續以‘展’為媒、以‘會’為橋,積極助力企業覓商機、搶訂單、拓市場,全力服務綿陽外向型經濟高質量發展,為加快建成省域經濟副中心匯聚強勁動能。”市貿促會負責人表示。
展廳內的燈光漸暗,鏈博會的余溫仍在持續。
“鏈”綿不絕,是產業鏈的韌性生長;一起向未來,是這座科技城的堅定承諾。在全球供應鏈重構的浪潮中,綿陽正以攜手“共贏鏈”的合作姿態,邀世界共赴一場創新的盛宴。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