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16-2395666
        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頁 > 綿州大小事
        涪江詩韻間邂逅綿州千古風華——從《渡涪江》看王士禎筆下的詩意綿州
        发稿时间:2025-04-13 07:42   来源: 綿陽日報
          摘要: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四月二十四日,在綿州州守李萃秀、門生劉修賢的陪同下,王士禎沿著古老的蜀道,從沉香鋪緩緩走來。他們一行人經過富樂山,抵達東津渡,隨后乘船進入綿州城。就在這次行程中,王士禎為后世的綿陽人留下了一首堪稱城市形象推廣的佳作《渡涪江》。

          □記者 張登軍/文 王勇/圖

          渡涪江

          清·王士禎

          涪江江水抱山流,不見唐家帝子樓。

          記得江東詩句好,淡煙喬木是綿州。

          入蜀祭告 邂逅涪江

          提及清初詩人王士禎,或許不少人會感到陌生,可當說起“淡煙喬木是綿州”,許多人都會恍然大悟。這句詩,正是王士禎創作《渡涪江》后,饋贈給綿陽人的寶貴文化財富。

          王士禎的詩文大多以山水為主題,多數創作于他宦游的旅途之中。他一生有兩次入川的經歷。第一次是在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他以戶部郎中的身份奉命“典四川試”。據《秦蜀驛程記》記載,他從京師啟程,到達廣元后改道蒼溪,途經閬中、南部、鹽亭、潼川、中江等地最終抵達成都,這次往返都未經過綿州。

          第二次入川是在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王士禎領受皇命前往成都祭告江瀆。《秦蜀驛程后記》記錄下了他的行程:當年二月初三,他從京師出發,四月二十三到達魏城驛,二十四日從抗香鋪向綿州城進發,在富樂山下“舟渡涪江”,當晚便留宿在綿州官署。

          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涪江洪水泛濫,導致州城西北“公私廬舍皆汩沒”,州署不得不移至城西南,王士禎此次便“暫讬宿焉”。在《秦蜀驛程后記》里,他不僅記錄了這段歷史,還描述了綿州的巴字水、思賢堂、六一堂、漁父村與涪翁等人文景致。而那首著名的《渡涪江》,正是他此次入川到達綿州后所作。

          詩筆點染 繪就綿州

          這次入川祭告江瀆的行程中,王士禎一路上都有門生迎送,每到一處,靈感迸發,留下了許多詩文。

          從劍門蜀道一路走來,抵達魏城驛后,他的門生、綿州州守李萃秀專程趕來迎接。四月二十四日清晨,門人劉侍御(修賢)聽聞消息后趕到抗香鋪,陪著王士禎吃過早飯,一同向綿州城進發。在富樂山下,他們乘船入城,眼前“三江環流”的綿州城,讓詩人的思緒如江水般翻涌。

          入住綿州的那個夜晚,小雨淅淅瀝瀝地灑落。對于詩人而言,這樣的雨夜最易觸動情思。王士禎提筆揮毫,寫下了那首對綿州影響深遠的《渡涪江》。詩中,“涪江江水抱山流”運用擬人、寫實的手法,將“三江繞城”、山水相依的綿州風光栩栩如生地刻畫出來。曾經越王李貞擔任綿州刺史時在龜山修建的高樓已損毀不見,王士禎以“不見唐家帝子樓”表達內心的遺憾,這一筆增添了詩歌的歷史厚重感和時空感。

          一路走來,綿州的美景讓他難以忘懷,想起羅隱《魏城逢故人》中對綿州的贊美,他以“記得江東詩句好”展開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順勢引出全詩的點睛之筆“淡煙喬木是綿州”。從“淡煙喬木隔綿州”到“淡煙喬木是綿州”,僅僅一字之差,卻讓整首詩的意蘊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古老的綿州宛如一幅充滿詩意的中國傳統水墨畫,展現在世人眼前。

          自此,從《魏城逢故人》到《渡涪江》,“淡煙喬木”成為了綿州城市風光與自然生態的代名詞,更是綿州獨一無二的文化名片。

          古道來去 情寄詩篇

          康熙三十五年四月二十五清晨,王士禎“沿安昌水行,食皂角鋪”,向著成都繼續前行。完成祭告江瀆的任務后,五月十六日他從成都踏上返程。五月十九日,在金山鋪用過午飯后,門人劉侍御、知州李秀萃前來迎接,他再次夜宿綿州。五月二十日清晨,“雨渡涪江,門人劉侍御李州守別歸”。

          這次綿州之行,王士禎想必也在綿州城附近游覽了一番。在涪江畔,他看到一片茂盛的草地上有一群鹿悠然自得,觸景生情,寫下了《詠鹿》:“抱郭涪江碧玉流,一川豐草鹿呦呦。倦游忽憶楊岐語,只有渠儂得自由。”旅途的勞頓以及仕途的壓力,讓他對禪宗高僧楊岐那樣自由自在的生活充滿了羨慕。

          往返綿州的旅程中,門生們禮節周到,一路又有美景相伴,王士禎心情愉悅,于是給綿州知州李秀萃寫了《寄綿州守》:“西南芳草路,幾驛到綿州。蜀道風云外,涪江日夜流。丹青楚公壁,城郭越王樓。故里康浪水,何人弄釣舟。”這首詩既描繪出古蜀道沿線與綿州的自然生態美景和豐厚的歷史人文底蘊,也流露出王士禎對家鄉的思念以及對悠閑生活的向往。

          從“西南芳草路,幾驛到綿州”推測,這首詩大概是他在回京師的路上所作,與“西南”的方位也相契合。從《詠鹿》到《寄綿州守》,不難看出時年62歲的王士禎內心或許已有了“無官一身輕”的念頭。但最終他還是沒有放下仕途,回京后的幾年里接連升職,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官至刑部尚書,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才罷官歸鄉,康熙五十年(1711年)在故鄉病故。

          小知識

          王士禎,原名王士禛,山東新城人,是清初杰出的詩人、文學家,自號漁洋山人。順治十五年,他高中進士,一路仕途順遂,官至刑部尚書。王士禎去世十年后,雍正即位,因“禛”字犯諱,他被改名為“士正”;到乾隆年間,又因“正”與原名讀音不符,被詔改為“士禎”。其一生著作頗豐,《帶經堂集》《漁洋山人精錄》《池北偶談》等都是文學史上的經典之作。

          編輯:譚鵬



        相关新闻:
        亚洲av中文无码| 国产精品亚洲а∨无码播放| 亚洲桃色AV无码| 久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少妇| 中文字幕国产在线| 久久av无码专区亚洲av桃花岛| 波多野结衣中文字幕久久|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专区日韩| 国产aⅴ激情无码久久| 人妻无码人妻有码中文字幕| 亚洲人成人无码网www电影首页 | 人妻无码αv中文字幕久久琪琪布| 无码av免费一区二区三区试看| 熟妇人妻无乱码中文字幕真矢织江| 免费 无码 国产在线观看观| 中文字幕人妻无码专区|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咪咕|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式芒果|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无码中文字幕日韩专区| 自慰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99久久无色码中文字幕| 88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毛片 | 亚洲av永久无码制服河南实里| 免费A级毛片无码A∨中文字幕下载| 久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精品专口| 日本久久中文字幕| 久久久久久久人妻无码中文字幕爆| 东京热无码av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无码抽插| 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中文字幕|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性色扶|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兔费| 国产成人麻豆亚洲综合无码精品| 久久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中文字幕| 亚洲日韩VA无码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无码素人福利|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网站| 免费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久别的草原在线影院电影观看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