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永珩(北川)
大寒過了,冬意更深,年味更濃,回羌寨過年的心又開始左顧右盼了。我們一行人提前回到羌寨過年。抵達羌寨門口,一位頭戴禮帽、身著羌族長袍的老者,用洪亮的聲音致歡迎詞。伴隨著悅耳的迎賓曲,我們喝下了溫熱的蜂蜜酒,那一刻,旅途的疲憊瞬間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回家的溫馨與喜悅。
進入寨子,鄉音愈發清晰,羌歌在寨中回蕩,那親切的曲調、熟悉的歌詞,仿佛瞬間將我帶回了那段無憂無慮的時光,穿行在羌寨的山坡上,我仿佛走進了一個個迷宮。各式碉房、木樓房錯落有致地排列著,每一處細節都透露出古老而厚重的氣息。
一路上最美庭院、星級農家樂、文明家庭戶、好公婆、好媳婦、好鄰居的榮譽牌匾比比皆是,這些傳統文化的元素遍布羌寨的每一個角落,每個村民的臉上都洋溢著“和美”與“友善”的笑容。
夜幕低垂,大家齊聚在羌寨里,共同迎接這個充滿歡聲笑語的年夜飯時刻。孩童們穿著新衣,在門口的空地上追逐打鬧,小鞭炮的噼啪聲和他們的歡笑聲交織在一起,如同歡樂的樂章,回蕩在整個羌寨之中。
在羌寨的年節習俗中,敬老尊賢是一項被世代傳承的重要傳統,宴席之上,一位滿頭銀發的老者穩居尊位,老者手捧一碗精心烹制的豬頭肉,神情肅穆地敬獻于祖先與神靈之前,表達對先輩的敬仰和對神靈的祈求。待老者緩緩落座,眾人方敢依次入座,整個場面充滿了莊重與肅穆。
隨后,老者站起身,用流暢的語言致開席詞,他的聲音渾厚而富有感染力。眾人則依輩分高低、年齡長幼及主客身份之序,紛紛入座。羌族姑娘們身著五彩斑斕的民族服飾,頭戴銀飾翩翩起舞。她們逐一為賓客敬酒,唱起悠揚的酒歌。那歌聲清脆悅耳,如天籟之音,讓人陶醉其中。氛圍熱烈而歡騰。
紅彤彤的燈籠高高掛,映照著坐在長桌宴上的每個人的臉龐,顯得格外喜慶。長桌上擺滿了各式各樣的美味佳肴,鮮嫩的魚肉散發著誘人的香氣,金黃的烤羊肉皮脆肉嫩,還有那醇厚的香腸臘肉,每一口都讓人回味無窮。此外,還有羌族特色的豆腐、蕎面涼粉、九大碗、天麻燉雞。
過年時的“九大碗”講究至極,有礅子肉、粉蒸肉、清蒸排骨、甜燒白、咸燒白、蒸肘子、酥肉湯、燉雞、蒸圓子等九道大碗菜。每一碗里都配上地里才摘下的打了霜大白菜、蘿卜、山藥、山野菜等制作出絕好的美味,琳瑯滿目,令人目不暇接。
我們悠然自得地夾著各式菜肴,細細品味著每一口的醇厚與鮮美,同時舉杯共酌那香醇誘人的咂酒,酒香仿佛擁有凈化心靈的神秘力量,讓人世間的紛擾與憂愁瞬間消散無蹤。眾人圍爐而坐,談笑間風趣橫生,插科打諢,完全沉浸在這份溫馨而又歡暢的美好時光之中。
飯后,我們一行人相攜漫步至山坡之上,于朦朧的夜色中點燃鞭炮與煙花,鞭炮之聲,如雷鳴般震耳欲聾;煙花則如同絢爛的流星,劃破夜空,綻放出五彩斑斕、璀璨奪目的光芒。整個羌寨瞬間被這片絢爛的煙火所籠罩,呈現出一幅熱鬧非凡、喜慶祥和的景象。
深夜時分,我們才依依不舍地告別了這個充滿歡樂的羌寨。但那份獨屬于羌寨的濃濃年味、那份溫馨與和諧、那份歡樂與祥和卻如同烙印一般永遠鐫刻在了我的心田之中。
編輯: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