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策(綿陽)
我喜歡讀書。讀書不是因為我要做個有知識的人,或者為了讓人覺得我很有修養,或者說在某場合可以賣弄賣弄我讀過書。在我看來,讀書應該是生命的一種需要,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就有這個需要。讀一本好書,就是和先賢時哲對話。我們常說“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這當然是不錯的,但是正因為世界那么大,在一個人的有限生命里是看不完的,這就需要先賢時哲的點撥和引導,感受先賢時哲的高尚人格和偉大心靈,“每有會意,便欣喜忘食”。應該說,這是一種快樂、享受和幸運。
到了退休這個年齡,雖談不上“閱人無數”,也應有相當的生活積淀了,這時讀書常會有與以往不同更為深刻的感受。比如,過去看阿來的《塵埃落定》,只看到土司統治下奴隸社會的光怪陸離。最近又看了一遍,發現書中被別人看作“傻子”的那個人竟然是最聰明的人。讀完,掩卷沉思,才覺得,我們這個社會里聰明人實在太多“傻子”又太少了。再一細思,社會的成功不就是因為許許多多的“傻子”的努力造就的嗎?而“聰明人”總在算計,最后把自己算計成倉惶,誤了卿卿性命。正如作家劉震云所說:世界上有一條河特別波濤洶涌,淹死了許多人,這條河叫做“聰明”。
我喜歡讀唐詩宋詞。唐詩有氣魄,坦蕩豪邁,志向遠大,而宋詞則多婉約,多描寫一個人內心的悸動與情感。比較而言,我更喜愛宋詞。宋詞之美,美在它表現瀟灑自在的情緒,并將瀟灑自在化作文詞的美不勝收。可以說,宋詞是中國文學中一個難以逾越的高峰,它出神入化,曲盡其妙,而且具有現代性——現代人常有的小糾結、小郁悶、小感傷、小孤獨、小惆悵等種種微妙情緒在宋詞中都有充分表現,給人以莫可言喻的審美享受。所以,我讀宋詞常產生同氣相求惺惺相惜的快感。
我還喜歡看推理小說,會像做數學題那樣認真“審題”,力爭不放過任何蛛絲馬跡,并和書中辦案的警官同步觀察思索。當最后案情大白,警官在娓娓說出破案的根據時,若我發現自己的觀察和思路與警官相同或相似時,我很得意,當我發現自己思考的疏漏之處時,有些自責和慚愧。
群中有帖,說退休之后干什么?說了許多去向:旅游健身釣魚照相,琴棋書畫吹拉彈唱,侍弄花草追逐時尚,打太極拳跳廣場舞,去菜場買菜送孫兒把學上,等等,還說,實在沒事,就打打小麻將。看了此帖,不禁莞爾。心想,實在沒事,除了打打小麻將,不是也可以讀點書嗎?
我從不打麻將,這不是對打麻將有什么成見,也沒有“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意思,而是想,如果把讀書和打麻將同樣看成一種消遣方式,有空讀讀書或時不時打打小麻將。當然,若能把打麻將和看書結合起來,那真是再好不過。前輩張恨水、徐志摩、梁啟超就是“再好不過”的例子。他們既是為文高手,妙筆生花,又是麻將高手,樂而忘返。文友書友麻友,齊頭并進,相映生輝。請聽梁啟超那句名言:“只有讀書可以忘記打麻將,只有打麻將可以忘記讀書”,可見二者可以完美地和諧于共存于同一人身上。
所以,朋友們退休后,若視力尚可且有空閑,除了打麻將,不妨找本好書來讀讀。
編輯: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