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勝(綿陽)
我姓黃,父親卻姓李。我的父親李登福今年快80歲了,他到我們黃家生活已經45年了,他到我們家來不是等到坐享清福,而是為我們全家付出了巨大的艱辛。是他對我們家庭和兄妹五人無微不至的關懷,讓我們擁有了一個幸福的家。
父親是一個心胸開闊的人。他一直鼓勵子女讀書,他常說,養兒不讀書,猶如像養豬;養女不讀書,猶如像養驢。記得父親剛來到我們家不久,我到魏城讀高中,父親去送我,為了節省三角錢的車費,父親給我背著糧食、棉被和墊子到了劉家河,硬是步行走路幾個小時。當天趕到魏城中學報到,注冊時排隊交學費,又等了一天,父親眼睛通紅,眼瞼都腫了。后來,說起此事,父親常說不后悔。家里的兄弟姊妹,讀書也都是從小學、初中、高中到大學,父親傾注了全部的心血,不僅從來沒有讓我們缺吃少穿,而且讓我們在那個艱難的年代都順利地完成了學業。我們家出了4個大學生,3個中專生,都在各自的崗位上努力工作。
父親是一個非常嚴謹的人,我們在家時有時發生分歧,父親都要和我們通氣。父親曾經因為一些瑣事和我奶奶賭氣,一賭氣的時候,飯不吃就擔著糞水去澆灌我家自留地里種的蔬菜和水果。他常說的一句話“話說得好,牛肉都做得刀頭”。這是一句方言俗語,意思是說話要和顏悅色溫言軟語,人喜神歡,大家都高高興興一團和氣才好。只要話投緣,豬肉刀頭也可通融改用牛肉,一切好商量。
父親是一個嚴守財經紀律的人。1981年,他當生產隊的出納。每年到分配工分的時候,家里面總有上萬的現金,他用飯盒子把它封存好,再放到一個鐵皮箱鎖起。每逢公社大隊干部下來檢查,吃飯時買的花生米、老白干白酒,他從不讓我們動,他說那是公家的,公家的錢一分不能動,公家的花生米一粒不能吃。
1983年,我參加信用社工作時,父親找到當時的信用社主任和會計,讓他們對我一定要嚴加管教,公家的錢一分不能貪,不該拿的錢一分不能拿。特別是搞銀行工作,要分清主次,要分清你我,要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
父親是一個熱愛勞動的人。在生產隊的時候,栽秧、耕地、耙田都是把好手。打谷子的時候,他總是干最累的活,為了多掙幾個工分來養活我們,支持我們上學讀書,買吃的穿的、學習用具。為了這個家,為了這幾個孩子,父親勞累了一輩子。
父親是一個愛國家、愛集體的人。當年土地承包到戶后,父親仍然沒忘記主動上交公糧,交“雙提”代扣,當錢不夠交時,哪怕到信用社去貸款都要交了。他說,有了國家才有我們小家,有了小家才有大家,一定要處理好小家與大家的關系。父親的這種家國情懷,對我們家風的傳承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父親是一個熱心腸的人,常常要求我們多做好事,多做善事。前些年,老家修路,預算要10萬塊錢,父親召集我們家牽頭,出了85000元,修通了一條兩公里的水泥道,惠及鄉鄰近200人的交通出行。
父親是一個有正義感的人。每逢老家人有扯筋鬧架甚至有斗毆的,他都要主動上前調解。
父親心地善良,1982年,大姐出嫁前,父親把他們老李家的老椽木拿來給我姐做家具,40多年過去,如今這些東西都還像新的一樣。
父親更是一個有愛心有孝心的人。雖然沒有血緣關系,他依然為我奶奶養老送終。我母親2017年病重,在病床上兩年多時間,父親幾乎是天天守候在病房。母親去世后,每逢紀念日或者節日,父親總是按時到墳上燒紙祭奠。
我的父親是天底下最好的父親,如今一個人在老家,守護著我們老黃家的祖宅。平時還養雞喂鴨,今年春節,我孫女從外面帶回一只兔子,老太爺特別喜歡,精心喂養,如今已經長到五六斤了。父親喂雞鴨,總有吃不完的蛋,還有土雞土鴨,逢年過節他就要通知我們兄妹幾個,給我們一一送到城里來。
歲月漫長,如今,老父親身體大不如從前,血糖高,血壓高,但是精神狀態很好,不輟勞作,這個季節天氣已經很熱了,父親還在田間摘玉米,刨紅薯,給甘蔗、柑橘施肥除草。
節假日我們回去看望父親,離開老家時,父親還給我們拿了一大堆他親手種植和養殖的土產,讓我們吃上綠色無污染的食物。
在我們當地,父親是一個名聲威望很高的老人。他常常給大家講,我們家有今天,這個都是靠黨和國家的政策好,領導對這些兒女工作的關心愛護好,也是這些兒孫成才爭氣。作為我們老家黃姓家族的的人和最受歡迎的人,父親也感到欣慰。
父親耗盡半生心血,將我們兄弟養育成人,雖然沒有攢下萬貫家財,但他有如子孫后代心中的一盞明燈,一直照耀著我們的人生之路和精神世界……
編輯: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