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菊(綿陽)
羅偉章熱衷于書寫生命,生命在他的筆下深沉的同時具有能量,破損殘缺卻高貴圣潔,他曾說:“當我寫到一棵樹、一只鳥、一個人……我知道自己正看見他們,正在書寫他們,那時候,我的生命和他們的生命,都充盈、完整而獨立,并且深具意義。”短篇小說《青草》體現了作家的生命觀。
故事發生在山間的傍晚,哥哥受父親命令帶著竹尺去山上把弟弟打回家吃飯。小說沒有聚焦于哥哥如何尋找并威逼弟弟回家,相反,敘述的節奏在哥哥上山的足跡中變慢,情節隨著哥哥的腳步和思索回到過去,將弟弟挨打的原因一步步揭示開來。小說的現時敘述與逆時敘述交錯分布,哥哥找尋弟弟的過程與兄弟兩人的成長經歷兩條時間線同時展開。小說的結尾,哥哥仍然走在找尋的路上,給讀者留下思考想象的空間。
《青草》是一篇有關疼痛的小說,作者卻沒有著力展示疼痛、暴力、血腥、苦難等生活的陰暗面,相反,不厭其煩地描寫弟弟為什么挨打及挨打后產生的一系列變化,在平凡現實的生活中,在微不足道的細節上將生命的偉大娓娓道來,讓讀者跟隨小說中人物感受心靈的痛苦,最后在疼痛中獲得精神升華。正如短篇小說集的名字《白云青草間的痛》痛不僅指肉體也指心靈,這種痛發生在山間、屋內、草地上、森林中、土地里、廣袤的黑夜下以及兄弟倆的成長記憶中。透過文中哥哥上山過程的所思所想,一個羸弱、瘦小、有智力殘缺卻溫柔、善良、憐惜生命的弟弟形象躍入讀者眼簾。
羅偉章采用第三人稱內聚焦的方式將視角限制在哥哥的身上,看似讀者難以走進傻弟弟的內心世界,作家卻將弟弟的心理、行為以哥哥回憶反思的方式側面展示出來,進一步增強了故事的真實性和感染力。哥哥找尋弟弟的過程不僅是回憶弟弟遭受苦難的過程,更是在弟弟的影響下和大自然的感染下完成自我救贖的過程。羅偉章借“哥哥”的反思展現了當下社會青年個體的自我意識覺醒與父輩的思想價值觀念發生的沖突,他們對過去的認知產生懷疑與抵抗情緒,卻仍在找尋自我的路上迷茫摸索。《青草》體現了羅偉章對青年一代的成長關注,展現了作家自覺立足生活、書寫現實、承擔責任的人文精神,向外關注萬物生靈的一息一動,向內關注人精神世界的豐富多彩,生命在羅偉章的筆下厚重而絢爛,平等而深沉。
肉體的殘損和靈魂的高貴從不沖突。羅偉章借文中的弟弟這一形象,展示出了真誠熱愛生命、熱愛大自然的一類人。篇名“青草”在文章的結尾得到了升華,“為了那只羊,兄弟恨不得自己變成青草”“草坡和羊,構成大地上最自然、最和諧、最完美的景觀。”暗示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才能構建美好未來。大自然不僅是原生態生物的家園,也是人類的棲息地,人與自然的和諧是人類精神面貌的體現。
“兄弟不認識‘人’字”,卻是真正的人,從不高高在上瞧不起其它生靈,而是平等地對待大自然中的一切生命。羅偉章期望用文字讓人們重拾對自然的熱愛、對生命的敬畏,對人與自然該何去何從,羅偉章寫下了他的沉思與信仰。
編輯:郭成 校對:李志 審核: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