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琴英(綿陽)
風云際會的大時代孕育出了繼往開來的文化經典,而文化經典的流淌和滋養必然會在歷史時空中孕育出星辰一般的天縱之才。“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的首批四川歷史文化名人李白,無疑便是盛唐氣象、盛唐精神的天才代言人。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弘揚和中西文化交流中,以不同的藝術語言詮釋、呈現、傳播中華歷史文化名人,是一種“立像傳意、化意為像”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方式,對增強文化自信、促進地區經濟發展,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具有深遠意義。
如何深入挖掘李白文化資源及其當代價值,探索李白文化走出歷史融入當代、滋養人民,發出綿陽聲音、四川聲音、中國聲音,這是中國(綿陽)科技城打造李白文化名片必須面對和回答的重要課題。近期,綿陽本土原創音樂劇《將進酒》公演,冬夜的綿州,因為李白歸來,豪情、詩意、感動,恰似皓月當空,照亮了涪江兩岸的綿州兒女。該劇以全新的立意、審美的呈現、創造性的表達,為李白文化的打造,為優秀傳統文化在綿陽城市文化建設中如何創新性發展、創造性轉化給出了具有分水嶺意義的回應。
《將進酒》是具有價值引領的精神風標。該劇的故事講述一反李白題材舞臺藝術的悲沉慣例,在遵循盛唐精神的歷史真實前提下,以李白個人成長軌跡為線,更多地截取少年李白、青年李白的綿州青蓮故事片段,以親情、友情、愛情、家國情為內在邏輯,有血有肉地賦予了李白昂揚多彩、奮發向上的精神氣質和本該屬于煌煌大唐的軒昂器宇。
《將進酒》劇中啟幕即以聲擬酒,緩慢的節奏基調不是頹廢、沉淪,而是種子自大地生長的力量,是水滴石穿、聲如玲瓏的磨礪與美好。隨著劇情發展,上半場結束時,一個可親可敬可愛的李白形象已躍然心上。及至走過下半場的種種歲月蹉跎,青青竹筏上消失于皓月當空、水天一色中的謫仙李白,又在金聲玉振的水聲、酒滴聲的首尾呼應中,讓我們終究情難自禁、悲從中來。然而,這悲也不是抓狂與哀怨,而是眼看美好被撕裂的情感的不舍、靈魂的疼痛,是悲劇的升華,讓人淚如雨下之時,伴生出捍衛真善美的沖動、勇氣和力量。
《將進酒》富含巴蜀風情的中華審美。作為歷史文化名人的李白,已然以他的個人生平、思想意識、行為方式、詩歌創作為母本,成為了中華傳統文化中傳播綿陽聲音、四川聲音、中國氣度、人類立場的重要文化資源。換言之,個體的李白已經成為了代表中華民族歷史時空中的某種群體文化要素,即李白文化。峻激奔放、氣勢雄偉的蜀派古琴,空靈秀雅、雄奇嫵媚的巴山蜀水,鐵杵磨成針的勤奮與堅毅,劍不離身、俠義擔當的君子之德,竹子一樣層層軒昂的血性陽剛,“做不了鯤鵬,做一只鴻雁也可以翱翔天際”的凌云之志,穿越千年時空的詩中瑰寶,加上LED等現代技術在舞臺聲光舞美上的運用……李白故事的舞臺講述便被自然地打上了江油符號、綿州記憶、巴蜀烙印、中華審美。
《將進酒》是中西戲劇美學的融合創新。從《將進酒》的文本創作、音樂設計、主題提煉、舞美選擇、表演理念等看,它通過詩一般清逸、閃光的語言,通過典雅琴簫與現代流行音樂組合的旋律吟唱,通過具有地域特色與中華標識的月亮、山水、詩歌、劍舞、酒肆、宮殿、金龍,以及演員在唱、演、做、說中傳遞的忠、孝、信、義、智、仁、勇、恥、廉的中華傳統價值理念,穿越時空永放光芒的人性真實與家國信仰,都讓我們在音樂劇這一外來藝術樣式中,毫無懸念地感受到了中華文化的堅定自信和瑰麗光芒。而劇中間離效果的運用、戲劇《貴妃醉酒》的嵌入,加上演員聲情并茂地賦予角色靈魂,世界三大表演體系的有機展示與融合,凸現了音樂劇《將進酒》的創新底色,增強了它親民為民、傳承創新、中西融通的藝術魅力。
《將進酒》是文化助推產業的成功嘗試。音樂劇是歐美舶來品,發展過程中,中國音樂劇事業經歷了原版引進、編譯中文版、嘗試創作中國原創作品等階段。而今,中國原創音樂劇正面臨著本土化、民族化發展的轉型期、深化期。從音樂劇藝術內部考察,它是集音樂、戲劇、舞蹈及美術等各種藝術元素于一體的綜合性舞臺藝術;從藝術傳播角度看,它有世界性、大眾性、綜合性以及中國本土化發展的優勢,有基于VR(虛擬現實技術)等現代技術支撐的市場占有潛力和輻射性;從全球產業趨勢看,文化產業已是21世紀的黃金產業,對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文化傳播所產生的重要影響越來越被重視。具有濃郁巴蜀文化符號、綿陽地域元素,雅俗共賞的音樂劇《將進酒》,完全可以期待在后期呈現、營運中,文旅結合,實現文化傳播、審美提升、產業轉化的多重目的。
一直以來,綿陽市委、市政府以高度的歷史文化責任感和使命感,在整體挖掘、梳理綿陽地域文化資源基礎上,系統思考、科學規劃、積極作為,將李白文化定位為綿陽城市文化名片之一重點打造,借助國家、省、市各級力量,在文化、教育、科研、經濟等各領域,用不同的語言載體和傳播方式,不斷將李白文化的研究、塑形、傳播、管理,整體推向深入,李白文化的品牌效應正在加速形成。
據不完全統計,綿陽涌現出了蔣志、楊栩生、王慧清、李德書、丁稚鴻、丁穎、沈曙東、趙斌等一批有影響力的本土李白文化研究專家,先后出版了李白研究專著《李白與巴蜀資料匯編》《李白與地域文化》《何人不起故人情》《千古一詩人》《李白生平研究框補(增訂)》《李白的意義》《李白故里文化旅游研究論文集》等學術著作及研究報告《李白與巴蜀文化》;創建了李白紀念館、李白文化研究中心等固定展演場所和科研機構;舉辦了李白詩歌吟誦專場、“一帶一路”李白國際詩歌節、李白國際學術研討會等國內外文化推廣、交流活動,推出了李白文化文創產品、李白文化非遺產品等文化產業成果。
從文藝的角度看,在文學、舞臺藝術(戲劇、舞蹈、曲藝、雜技)、視聽藝術(音樂、電影、電視)、造型藝術(美術、書法、攝影、民間文藝)、藝術學理論(藝術產業、藝術學理論評論、網絡文藝)五大藝術類型中,除雜技、曲藝外,綿陽對李白文化的文藝表達類型目前已基本覆蓋。王慧清的長篇歷史小說《李白》已走出國門,李白詩意畫打造傳統中見新意,紀錄片《李白》登上央視平臺,川劇《李白》集四川川劇精英之力傾力打造,舞臺劇《李白歸來》、清唱劇《李白歸來》《李白與杜甫》等不斷推出,李白系列文創產品等已文旅結合,李白及李白文化評論研究成果等助推李白文化轉化為文化產業下游產品。
李白文化的綿州溯源、巴蜀整理、中國講述、世界傳播,已經形成了弘揚、傳播李白文化四個基本向度的清晰途徑和模式。音樂劇《將進酒》獲得由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和中國教育電視臺主辦的“第八屆音樂劇學院獎最高獎項——最佳表演團隊”,便是這一實踐探索漸入佳境的最新成果。
作為一個在綿陽本土成長起來的,與莎士比亞、雨果、安徒生等一樣享譽世界文壇的大文豪李白,神奇美麗的巴蜀大地,留下了他一生中最為寶貴的少年時光和青春歲月。李白是綿陽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見證,是神秘、偉岸、光華的巴蜀精神、巴蜀形象的外化,是與日月齊輝的中國文化符號在世界文化寶庫里閃爍著的璀璨光芒,更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繼往開來,走向中華文化偉大復興的自信、底氣和重要歷史文化精神風標。毫無疑問,音樂劇《將進酒》的出現,便是一次具有重要意義的成功嘗試。
編輯: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