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雅鎮場鎮
從梓潼縣城出發,沿國道347線向江油方向,大約20公里就是黎雅鎮。
黎雅鎮地處梓潼縣與江油市交界處,相距不遠就是游仙區境內。
由于地處要道,黎雅鎮成為這三個縣市區交界處的區域中心,場鎮規模比許多鄉鎮都大出不少,由于附近幾個鄉鎮的人們都習慣到這里趕集,所以市場交易格外活躍。
獨特位置成就區域中心
關于黎雅鎮,記者在相關資料中并沒有找到悠久的歷史傳說。民國初年,這里設鄉團,1935年紅軍來到梓潼后建立了蘇維埃政權,在當時的黎雅鄉也建起了蘇維埃政權。新中國成立后,1953年設立黎雅鄉,1992年改設黎雅鎮,2019年年底,將原仙鵝鄉和原白云鎮回水村、紅花村、玉龍村、九林村所屬行政區域劃歸黎雅鎮管轄。
黎雅鎮地處梓潼縣西北部,與縣內金龍場鎮、宏仁鎮以及游仙區仙鶴鎮、江油市戰旗鎮相鄰。得益于獨特的地理條件,黎雅一直是一個熱鬧的鄉鎮,方圓十多公里的村民都喜歡到這里進行農貿交易,黎雅也因此成為這片區域的交易中心。
黎雅鎮位于梓潼與江油交通的中軸點。從梓潼到江油的道路在2013年被規劃為國道347線,黎雅鎮所處的地理位置顯得更為突出。
石雞河上的元窩子水庫
傳統農業占據主要地位
黎雅鎮境內是典型的丘陵地貌,山間大片肥沃的土地,是種植傳統農作物的良田。黎雅鎮糧食作物以水稻、小麥、玉米為主,此外還有不少辣椒、花生、油菜等經濟農作物,以及萵筍、茄子、西紅柿等蔬菜供應城市消費,是傳統的以農業產業為主的鄉鎮。此外,這里還有少量以農業加工為主的企業和商業。
盡管不是逢場天,但走進黎雅鎮場鎮,仍能感受到四處的熱鬧。場鎮面積很大,大都為近年來新建的房屋,而在文昌街,則存在著不少有較長歷史的老屋。一位當地居民告訴記者,過去,文昌街是一條非常熱鬧的街道,現在隨著時代的發展,只能在那些還沒有拆除的老屋里感受曾經的繁華。
柏樹林
老街文昌街的熱鬧,部分原因是因為文昌宮的存在。黎雅場在當地人口中稱為黎雅廟,文昌宮就是現在的飛霞寺。飛霞寺緊鄰街道,走進大門,里面有大雄寶殿、文昌紫府飛霞洞、城隍殿等等。“飛霞寺始建于元末明初,距今已有八百多年了。”看護寺廟的老人告訴記者。飛霞寺內有紫府飛霞洞,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寺內還建有戲樓,但已很久沒有演出了。
文昌街的老房子
黎雅還保存著一些傳統民俗,比如踩著高蹺耍獅子的高蹺獅燈。高蹺獅燈起源于上世紀七十年代末,該鎮孫姓三兄弟受高蹺的啟發,將高蹺與耍獅兩者融為一體,就有了黎雅高蹺獅燈。如今,隨著對傳統民俗的重視和保護力度加大,黎雅高蹺獅燈隊逐漸被更多人認識并熟知,在民俗表演中也受到越來越多人們的歡迎。
走出黎雅場鎮,附近山上有大片古柏林,與七曲山上的古柏林相似。從場鎮往北,山越來越高,石雞河清澈的河水在山間流過,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這條發源于江油境內的小河,經過黎雅等地匯入梓江,河上的元窩子水庫是黎雅的飲用水水源地。
(綿陽日報社融媒體記者 劉毅 胥江 文/圖)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