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夢雁(三臺)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中國傳統文化對個人修養的要求,而這個要求落實到共產黨人的身上,就成為“為人民服務”的初心使命。前不久,我有幸接觸到“老八路”張進禮,從這位95 歲的老革命身上,感受到奮斗和奉獻的初心,更進一步了解到他的家庭中,三代傳承的紅色家風。
張進禮,1926 年1 月生于山西省山陰縣一個窮苦人家,15 歲參加抗日游擊隊,后被編入八路軍,1942 年入黨,已有79 年黨齡。他歷經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在戰火硝煙洗禮中成長為我軍的高級指揮員。
今年95歲的張老爺子曾經擔任遂寧絲綢廠黨委書記,負責過三臺蠶種場工作,與我家長輩結下友誼,我才有幸得以見到他,聆聽他講述戰斗故事。
張進禮說,最危險的一次戰斗是他在八路軍358 旅任警衛排長時,在山西大同瓦溝村與鬼子一個中隊突然遭遇,鬼子有200 多人,情形十分危急。但八路軍打法多變,敢拼命,加之附近一個營的八路軍也趕來增援,經過一場激戰,鬼子死傷30多人,落荒而逃。記憶猶新的是1947 年蔣介石部隊進攻陜北,張進禮部隊與敵人在黃土高坡的溝溝坎坎里周旋,多次取得勝利。當年5 月,我軍集中4 個旅的優勢兵力,對據守蟠龍的敵167 旅發起突然攻擊,蟠龍是敵軍在延安附近的大型補給基地,守敵全美式裝備,戰斗力強悍。張進禮指揮第三營負責清掃外圍,他們組織敢死隊,帶著手榴彈和炸藥包,勇猛沖鋒,從3日凌晨打到4日黃昏,把外圍徹底掃清,敢死隊犧牲慘重,張進禮也身負重傷。此役解放軍殲敵6700余人,生俘敵旅長。說到動情處,這位95歲的老人聲音激昂,仿佛又回到了戰火紛飛的歲月。
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后,張進禮隨部隊入朝作戰,他擔任師政委,率領部隊頑強作戰,機智打擊美國侵略者。
1956年,張進禮轉業到地方。上級領導說,用絲綢換外匯是國民經濟的重點,你去成都附近的絲綢廠吧。張進禮主動要求到困難地區去,選擇了綿陽專區的遂寧絲綢廠,擔任廠里的黨委書記。
在遂寧工作期間,張進禮全心全意為工廠生產服務,為蠶桑產區廣大群眾服務,他經常到射洪、三臺、鹽亭等地調研蠶桑生產情況,多次到三臺蠶種場蹲點。
張進禮對部隊有深厚的感情,1973年,他把兒子小保送到蘭州軍區服役,在部隊入了黨。幾年后,兒子轉業后到地方工作,張進禮不搞特權,要求兒子到艱苦崗位鍛煉,于是被安排到三臺永安電力公司十分偏遠的供電所上班。他曾教導兒子說:“我們是共產黨人,我們就是要工作在基層,為老百姓服務。”
1999年,張進禮的孫子軍軍高中畢業,按照老爺子的要求,報考的都是軍校,后被鄭州防空兵學院錄取,2002年也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產黨。這幾年,軍軍輾轉奮戰在涼山、甘孜等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第一線,繼承優良家風,永葆共產黨人本色,為民解憂解難,任勞任怨,做出了顯著成績,榮立三等功。
崢嶸歲月,不變的是共產黨人的初心。張進禮祖孫三代都是軍人,都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都永葆著一顆“為人民服務”的初心,都以強烈的奉獻精神,志愿到艱苦地區,在艱苦崗位上接續奮斗。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