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舒(綿陽)
鄉村似乎不太在意盛世與繁華,握在手心的是一種寧靜與安詳。一個陽光明媚的周末,幾位文友相邀,一起前往游仙區仙鶴鎮采風。
在城里住久了的,都有一個田園夢,來到鄉村,每一個人都有一種新感受。百年前中華大地景象,我們在文學作品和歷史教課書中了解不少,那時的鄉村沒有路,沒有水,只有靠天種田,種植出來的糧食,還要上交地租。
鄉村的荒涼景象,讓人不敢想象。百年前后的山川大地,就是不一樣。如今,農村條件變了,吃的,穿的,住的都變了樣,種花種草,人們的生活品位提高了。但在仙鶴,有全國著名的種糧大戶唐以全。
四通八達的鄉村路網,一幢幢飽受時光侵蝕的屋子,屋檐下飛來飛去的燕子,彰顯著一種積淀,墻面隱現時光的痕跡,直立于風雨中。唐大爺不在家,也許正在田間作業,也許正忙其他吧。我們在唐大爺的家庭農場盡情地拍照留念。幾個電話后,唐大爺和他的女婿分別開車趕了回來。這里的地是綠的,山是青的,讓人不僅是一種美的享受,更是一種意外的收獲。
今年69 歲的唐以全,全國著名的種糧大戶,的確了不起,他帶領他的女兒女婿,管理著2000 余畝流轉土地,有各種機械。如糧食烘干機、除草噴藥無人機……看著那一片片綠油油的,正開花抽穗的麥地,我想起很多很多,想起了我們家鄉的父老鄉親。
交談中,唐以全大爺告訴我們:“前些年,鄉親們紛紛外出務工,一些土地被撂荒了。可是啊,我們這一代餓過肚子的人,看著那些荒著的土地,心里就不是個滋味,我就租過來,全部種著。只要有一口氣,我就要干下去……”唐大爺的幾句話,久久地回蕩在我的耳畔……這就是中國農民,為了保證中國人的飯碗端在自己手里,保證國人的飯碗安全。優質糧油示范區種植基地,就是當下鄉村的未來,也是對土地深沉的愛;如果不是對土地有一份熾熱的愛,哪會自己辦一個家庭農場,去種植通過流轉的土地?唐以全還說,土地是農民的根,我種著田,就能守住我們的根!
回望麥田,平靜安寧。寥落菜花,冉冉盛開。大地無私真情在,滿目椿香灑人間……春天有多真實,山就有多綠。腳下是軟軟的沙土,也許在細雨的滋潤下,會更有了詩意,“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100年前的鄉村面貌,我們只能在史料和文藝作品中見到;幾十年前的鄉村面貌,存在于我們的生活經歷中;這美麗的仙鶴大地,好似在向來人訴說著這里的過去、現在和將來,向我們講訴著百年前這里發生過的事情,向我們講訴著這一百年來發生的天翻地覆的變化。
或許,100年后的今天,山川大地與百年前大不一樣,鄉村的巨大變化,就在眼前;展望未來,一幅美麗而宏偉的鄉村畫面正慢慢地展開,映入人們的眼簾。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