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敏利(廣西)
春風吹走了寒意,吹開了百花。微信朋友圈開始變得姹紫嫣紅,生機勃勃了。大家都搶著曬各家陽臺或樓頂上的花花草草,樂此不疲。受到大家的感染,我也上了樓頂。我并不是一個很愛花的人,父親和母親種的花草,我很少細細觀賞。這么認真地想看看這些花兒,是第一次。
首先撲入我眼中的,是那盆艷紅的花。我一直覺得這盆花紅得太土太俗,對它沒什么好印象。心里還曾經感嘆著,父母喜歡這么紅的花,他們真的是老了。就像買衣服,年輕人喜歡買黑色,而老年人偏愛紅色。
看那一朵朵小小的紅花兒,挨挨擠擠圍靠在一起,形成拳頭般大的花簇,兀自燦爛著,也不管看它的人是喜歡還是不喜歡。我忽然很想知道,這種花叫什么名字。趕緊掏出手機下載了一個識花軟件。拍照,等待識別,出來了!原來這種花叫做長壽花。
我想,父母喜歡這盆花,多半是因為這花名吧。那一刻,我心中充滿了愧疚。因為我曾經希望父母毀掉這盆花,重新種一些玉蘭、水仙之類,在我看來比較高雅的花。說實話,誰不希望自己健康長壽?老人心中的美好愿望,我們做晚輩的,應該理解并尊重才對。我忍不住伸出手,輕輕撫著這些紅紅的小花瓣,心中再無厭棄,只有憐惜。
長壽花旁邊,是一盆開得很熱鬧的鴛鴦茉莉。神秘而深沉的紫,素雅高潔的白,兩種顏色的花朵相依相偎,互相映襯,猶如相親相愛的夫妻,各自獨立卻又彼此成就,永不分離。此時,愛人不知什么時候也來到了樓頂,他笑意盈盈,舉著手機,對著我和花兒一陣猛拍。你在看花,他在拍照,這就是平淡生活里的幸福吧。
墻角一大片的紅藍草,也開出了許多淡淡的紫花,那好聞的香氣,喚醒了我味蕾的記憶。我的家鄉有個習俗,每年三月三、清明節,還有四月初八,這三個節日,都要蒸制五色糯米飯。其中用紅藍草汁液泡制的紫色糯米飯,芳香四溢,讓人越吃越想吃。如今步入天命之年,我更加覺得,什么美食,也比不過母親用紅藍草制做的糯米飯好吃。
土人參躲在紅藍草旁邊,怯怯地開出了兩三朵小小的粉色花。很多年前,母親從她的老家地頭挖來幾棵土人參,種在樓頂。我記得,外公在世時,最喜歡在熬豬骨湯時,放一些土人參。他說,這樣能給我們補補身體。這些年,母親久不久也會這樣做。看著這些熟悉的小粉花,我的眼忽然就起了霧。
轉身往樓頂的另一邊走去,入眼的同樣是生機勃勃的小世界。朱頂紅正含苞待放,像蘸滿墨汁的毛筆,指向天空。苜蓿草翠綠翠綠的,饞得墻邊雞舍里的公雞母雞把脖子伸得老長。南瓜苗也長出了嫩嫩的小葉片,等待著春雨的到訪。
一花一世界,今日靜心觀賞與思量,我才發現,樓頂的花花草草,每一種都不簡單。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