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繼東(綿陽)
在過去,冬至節是大節,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根據不同的地方民俗,有燉羊肉、包餃子宴請親友的習慣;有那么些膽大的,還“拼命”食烏頭,結果出現食物中毒,本該歡天喜地的節日,卻全被抬進了急救室,甚至鬧出人命的都有。雖說都是老祖宗傳下來的習俗,但有些不利于身體健康的陳弊,真該徹底地革除。
在南方一些省份,冬至節有釀酒和開酒宴的習俗。我曾到過福建閩北,并有幸在冬至節喝到了當地老百姓自釀的米酒。
冬至節當天,閩北老百姓會將去年冬至節釀好的酒全都拿出來宴請賓客。還要食用一種用箬葉包制的食物,類似端午的粽子,但形狀是長方形,又軟又糯,透著股草木清香,非常可口。
當地老百姓很好客,不管生熟,只要進了家門,就熱情地招呼款待,用大號的土碗給你盛上滿滿的一碗酒。
那酒是真的好喝,度數不高,入口有濃米湯般的黏稠,一股米香始終掛在喉頭處,舒坦得很。主人很大方,碗中酒盡,馬上就過來再給你斟得滿滿的,不知不覺,幾大碗就白開水似地灌進了腹中,至少也有兩三斤。
經常看一些酒廠廣告,自夸酒好不上頭,可喝多了,第二天照樣頭痛欲裂。但閩北老百姓自釀的米酒,那真的是不上頭。記得那年貪“碗”喝得太多,不知不覺就醉在了主人的酒桌上。醒來時,已躺在主人安排的床榻間,趕緊下床來整理衣衫,鼻息間明明還留著米酒的余香,人卻精神得很,神清氣爽,根本不像醉過酒。一問主人,已酣睡了好幾個小時。
后來離開福建,可對閩北冬至節的米酒,始終戀戀不忘。
閩北老百姓中午辦完酒宴,酒甕就全都空了出來,下午的活就是釀酒——為明年的冬至節做準備。
中午開酒宴時,村里家家戶戶都熱鬧非凡,到午后釀酒時,卻安靜得很,說是大聲喧嘩,會觸犯到酒神,釀出來的酒就會變酸。還有些人家在米曲入甕封缸時,嘴里念念有詞,很神秘,很有儀式感。
閩北在冬至節的冬釀,除了米酒,還有一種更加珍貴的“紅米酒”。聽當地老百姓講,那是用一種專門的“紅曲”釀成的米酒,酒色鮮紅,初釀后酒味清甜,很適合女士飲用。經過陳放,甜味會漸漸消失,酒的醇厚感會越來越明顯。在陳放的過程中,還要往酒里定時加雞蛋甚至整只雞。時間久了,那些雞蛋和雞會慢慢地液化,最后變成酒的成分。這樣釀成的酒非常滋補,最適合孕婦產后、五勞七傷、高齡老人適當飲用。因為這種“紅米酒”陳釀需要很長的時間,彌足珍貴,非摯友親朋,秘不示人。所以我也只是聽聽,卻沒見過“紅米酒”的真容,真是遺憾。
眼看又是一年冬至節來臨,對著一鍋香噴噴的羊肉湯,思緒卻飄啊飄,心心念念,仍是20余年前那個冬至節,在閩北老鄉家喝過的米酒。
編輯: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