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集《詩路綿州》
李資富
“三國的兵馬,走進戲臺、巖畫。挪出的地兒,修亭、建閣、立軒、種梅花,也種蓋碗茶……”這是《詩路綿州》一書對綿陽愛的表白。最近,李資富詩集《詩路綿州》由團結出版社出版,在這部詩集中,詩人用180首詩歌,書寫綿州的山水風光、人文地標,勾勒出一幅幅綿陽詩意圖。
□綿陽日報社融媒體記者 田明霞 文/圖
“我想以詩歌的方式表達對家鄉綿陽的熱愛。”李資富說,作為綿陽市游仙區文旅局職工,他這二十年來的業余時間都在寫詩,一直想寫出“煙花三月去綿州”“綿陽山水靚天下”那類耳熟能詳的詩句,讓更多讀者認識綿陽、了解綿陽、走進綿陽。2018年11月,“當詩歌遇見游仙”采風朗誦會舉行時,李資富創作了詩作《游仙三記》去解讀越王樓、李杜祠等文化地標,也讓他決定用詩歌寫綿陽,去呈現他生活的地方,為家鄉的宣傳推廣助力。
為此,李資富查閱了大量有關綿陽的地方史料、專著,并實地走訪感受。也就在那時,李資富這個土生土長的綿陽人也了解到綿陽的田野山水間,竟然散落著那么多鮮為人知的歷史文化符號,在歲月的斑駁中,依然極富生命力。也正是因為這兩年熬更守夜的寫作,讓李資富對綿陽文化更加熟悉。
“《詩路綿州》詩作涵蓋綿陽各縣(市、區)最具代表性的人文地理符號,部分詩文邀請本土畫家配圖,讓詩歌作品讀起來更有文化氣韻。”李資富說,這些詩作,分為高山仰止、江河奔流、名人隱士、人文建筑、訪禪問道、拈花拂香、味道江湖、古鎮老街、古道悠長、古橋凌波、古渡橫舟、古塔望月、非遺選粹、紅色記憶、風光無限等18個小輯。
打開《詩路綿州》一書,隨著一行行文字,詩人從雪寶頂開始,沿涪江而下,在詩意飄蕩間邂逅大禹、嫘祖等人文先祖,與李白、歐陽修等唐宋文豪談詩論道。在春風沉醉的午后,走過金牛古蜀道津梁,造訪山間古廟寺觀,伴隨著綺麗的花香,神游七曲山、云臺觀。也會在猛然間走進秦時郪江古鎮,到魏城“東鄉餅子”等手工作坊感受綿陽味道。
有讀者評價,李資富創作的《詩路綿州》是一幅富有詩意的人文地圖和旅游指引。這部詩歌專著不僅是詩人帶著詩歌的翅膀在綿陽天空的一次神游,也是詩歌和綿陽自然、山水、歷史、人文的一次握手與重逢,這部作品以詩歌的形象構筑、語言搭建、時空融通、情感抒發,為讀者展示出穿越版的綿州詩意,書寫著綿陽歷史文化的豐富與厚重。
相關鏈接
李資富1972年出生于綿陽游仙區農村,放過牛、當過鄉村教師,辦過文學社。目前是中國散文詩學會會員,四川省作家協會會員,在國內外發表詩歌作品數百首,部分作品曾獲獎。近年來,開始嘗試文學評論寫作。
“更遠處,有詩意的圣殿,而回首,則是為了更好地走向遠方。”李資富說,2019年,他的詩集《更遠處》由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發行。這本詩集精選了他2009年至2018年期間創作的194首詩,有的抒寫愜意生活,有的是對生命的感悟,還有對自然風物的描摹和旅途見聞。
《虛掩之門》詩歌集則收錄了李資富102首詩歌,是作者于2006年8月到2009年2月所創作的。詩歌取材以川西北地域生活為背景,既有生活體驗、人生感悟,也有對社會現象的關注等。
編輯: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