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新聞網訊 9月27日,新質生產力低空經濟大會在綿陽舉行,會上重磅發布了《中國低空經濟新質生產力發展報告》。來自國內相關領域的專家、企業負責人以及金融投資機構高管等通過經驗共享、智慧碰撞和主題路演,共同探討低空經濟產業的未來發展。中國生產力促進中心協會理事長申長江,科學技術部原黨組成員、《科技日報》社原社長張景安,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李棟致辭。科學技術部原副部長吳忠澤發表主旨演講。
會上,中國生產力促進中心協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王羽發布了《中國低空經濟新質生產力發展報告》,這份報告由國內多個相關機構和高校共同編制,共200多頁、20萬字,系統梳理了低空經濟產業發展現狀、政策環境、未來趨勢等等,展現通過創新激活空域資源、培育競爭新優勢的戰略路徑,確保產業能夠健康可持續發展。
活動現場,業內專家們帶來了前沿的主題演講。圓桌論壇上,嘉賓們深入探討了低空經濟的商業化路徑與生態構建。會議同期發布的《中國低空經濟“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資金鏈”圖譜》更為各方決策提供了參考。
本場會議設置在綿陽國際會展中心的B館項目路演區。一墻之隔,現場展出的eVTOL/無人機、地面助航系統、低空激光防空系統等“高精尖”產品正在吸引著觀眾的目光,開放性的會場也讓觀展群眾和參展商能夠隨時走進會場,近距離聆聽“大咖”們論劍低空經濟產業未來發展。
此次發布的《中國低空經濟新質生產力發展報告》被業內譽為我國低空經濟領域重要的“創新發展行動綱領”,其選擇在綿陽發布,有哪些考量?北京工業大學城市交通學院院長孫立山認為,科博會正成為凝聚共識、匯聚資源、推動中國低空事業發展的重要載體。其強大的平臺聚合效應,有助于整合各方力量,共同推動低空產業壯大與低空經濟繁榮,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與此同時,在報告發布的會場外,綿陽的低空經濟產業鏈正在加速完善。綿陽作為四川省低空經濟主要承載地,率先出臺“低空經濟20條”政策,將低空經濟納入“587”產業體系重點推進。依托國家科技城先行先試優勢,綿陽通過政策創新、資源整合和技術攻關,構建“政策支持、產業協同、創新驅動”的發展框架,加快聚合集研發測試、裝備制造、運營培訓、場景應用于一體的低空經濟全產業鏈,并得到業界高度關注和認可。
平臺已搭好,產業正起勢,如何唱好低空經濟這臺“大戲”?科博會期間,綿陽廣發“英雄帖”,擴容“朋友圈”,共建創新生態鏈。
孫立山表示,綿陽通過前瞻布局,正加快形成較為完善的低空經濟產業基礎。北京工業大學在相關領域擁有國家重點實驗室和高水平工程技術研發平臺,在算法、研發、平臺構建、人才培養與成果孵化等方面具有特色優勢。期待校地雙方進一步加強合作,推動人才服務和北工大科研成果在綿陽低空經濟產業基地落地轉化,為綿陽低空經濟產業集聚與場景應用注入新動能。
“低空經濟終端的產品變現能力,綿陽有基礎、有潛力,大有可為。”參會的六分科技公司方案總監、低空經濟專家馮海明告訴記者,作為中國科技城,綿陽在低空經濟終端制造領域擁有獨特優勢。在他看來,綿陽不僅具備良好的制造業基礎和技術特點,還有豐富的園區載體。他期待更多終端產品制造企業聚集綿陽,共同深度參與低空經濟終端制造業的發展。
(記者 蘭建春 唐云峰)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