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綿陽新聞網訊 為了增強青少年法治意識,護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長,2025年9月18日下午班會課,綿陽市第二中學金家林校區聯合涪城區人民法院,開展了以“知法懂法守法,成長與法同行”為主題的“法官進校園”法制宣傳講座活動。此次活動特邀涪城區人民法院一級法官童金蓉擔任主講,七八年級全體師生共同參與,現場氛圍熱烈,法治教育成效顯著。
本次講座由該校德育處副主任何春江主持。活動緊扣青少年成長需求,圍繞“法律認知”與“平安校園”兩大核心展開,通過案例講解、互動問答等形式,將抽象的法律知識轉化為貼近生活的實踐指南,為學生送上了一堂生動的“法治公開課”。講座分為兩個部分:
童金蓉法官先用“二次元中的我”“奶奶眼中的我”“朋友眼中的我”來對比出真實的法官,從而作了自我介紹,隨后給大家介紹了法官的工作。緊接著,她介紹了什么是法,以及如何遠離犯罪。最后重點講解自我保護的關鍵——筑牢“自我保護墻”:結合《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傳授“四不原則”(不露財、不炫富;不吃陌生人給的食物;不理陌生人搭訕;不要他人觸碰隱私部位),并指導學生遇到危險時如何快速求助(聯系老師、家長或撥打110)。
針對校園熱點問題“欺凌”,童法官從“形式、危害、應對”三方面展開,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是非觀:撕掉“玩笑”偽裝:明確校園欺凌的四大形式——肢體欺凌(推搡、毆打)、言語欺凌(辱罵、起侮辱性外號)、關系欺凌(孤立、排擠)、網絡欺凌(造謠、曬隱私照),強調“任何讓你感到痛苦的行為都可能是欺凌”;認清“雙向傷害”:通過數據與真實案例,揭示欺凌不僅會讓受害者產生自卑、抑郁等心理問題,更會導致欺凌者因違法走上歧途,甚至影響整個校園的和諧氛圍;做自己的“守護者”:鼓勵學生“不做沉默的旁觀者,不當殘忍的施暴者”,遇到欺凌時要及時向老師、家長報告,必要時保留聊天記錄、視頻等證據;同時,倡導“強大內心”——通過運動、閱讀、交友等方式提升自信,讓欺凌“無隙可乘”。
童法官語言詼諧,選圖有趣,講座中同學們笑聲不斷。“原來法律不是遙不可及的條文,而是保護我們的'安全繩'!”七年級一同學課后分享道。
本次活動將法治教育融入日常,不僅讓學生'知法',更要引導他們'用法''護法'"。何春江在總結時說。
講座的最后由該校德育處主任趙冀軍為童法官頒發了法制副校長的聘書。他表示,未來,學校將持續開展類似活動,為學生的健康成長筑牢法治屏障。
(劉雪華 黃友勇)
編輯: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