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員教學生操作滅火偵查機器人
綿陽新聞網訊 “快看!機器人能自己沖進火場!”隨著孩子們的驚呼,一臺紅色的滅火偵查機器人靈巧地穿越障礙,機械臂精準噴出水柱,瞬間撲滅模擬火點。
近日,在綿陽高新區(科技城直管區)火炬第一小學操場上,一場融合科技與實戰的消防安全教育課正在上演。在這場由市應急管理局指導,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綿陽高新區消防救援大隊聯合主辦的綿陽市“地震科普攜手同行”主題活動中,全校千余名師生在沉浸式體驗中掌握防災的硬核技能。
“這是最新配備的水陸兩用救援飛翼,遙控距離達800米,30秒就能抵達溺水者身邊。”消防員手持形似沖浪板的裝備向師生演示。在活動現場,綿陽高新區消防救援大隊帶來了多款高精尖裝備:可通過手機APP遠程操控的滅火偵查機器人、能穿透濃煙的生命探測儀、可破拆鋼筋的液壓擴張器……
“這些裝備就像超級英雄的戰甲!”孩子們圍著裝備不斷提問,消防員們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科技原理。
“彎腰低姿、濕巾捂口鼻,注意承重墻位置!”在模擬煙霧逃生中,消防員手把手教授火場逃生要領。此前,全校師生剛完成地震避險雙科目演練。隨著警報響起,孩子們迅速完成課桌下“黃金三角”避震,隨后用課本護頭、沿熒光疏散標識在規定時間內全員撤離。這種“理論+實操”的模式,讓抽象的安全知識變得可感可觸。
“為什么這件消防服不怕火?”面對提問,消防員告訴孩子們,避火服里面有多達十余層特殊材料,能抵抗800℃高溫。在裝備體驗區,一名學生拎了拎重達20公斤的滅火服,感嘆道:“消防員叔叔穿著這個還要救人,太不容易了!”
“當防毒面具變成可觸摸的教具,安全教育自然入腦入心。”綿陽高新區消防救援大隊副大隊長王茗表示,本次活動以“科技展示+情景教學”的模式,讓安全教育的種子在更多孩子心中生根發芽。
(席祥萍 記者 唐甜 文/圖)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