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城市形象歌曲創作大賽總決賽在虹苑劇場舉行
愛上一座城,緣起一首歌。近日,由市委宣傳部主辦的綿陽城市形象歌曲創作大賽總決賽在綿陽虹苑劇場舉行,經過現場評審,5首歌曲脫穎而出,成為綿陽城市形象歌曲。
比賽現場 市民真情感受“綿陽聲音”
“群玉的山頭,雪疊著浪。浪匯成涪江,流過村莊……”當天下午比賽開始,由趙晨作詞、陳沁妍作曲、唐琪演唱的《有羈絆,也有光》率先登場,清新的旋律和充滿真情的歌詞打動了現場觀眾,人們自發送上陣陣熱烈的掌聲。
在隨后的比賽中,參賽歌曲先后亮相,接受現場專家評審和大眾評委的評判。每一位歌手登場,現場觀眾都會用掌聲表達自己對“綿陽聲音”的熱情態度。歌手演唱過程中,不少觀眾還拿出手機拍攝短視頻,并通過社交平臺分享。有的觀眾還針對選手演唱的歌曲,與身邊的朋友交流自己的感受。
“感覺很震撼。”市民陳沁妍說,每一首歌曲都是對綿陽的抒情,讓她在不一樣的旋律中感受綿陽的城市魅力,為家在綿陽而自豪。市民鐘小琴喜歡唱歌,她認為這次比賽“是一次高水平的視聽盛宴”,好幾首歌曲都讓她印象深刻,讓她更全面地認識到綿陽之美。
比賽揭曉 5首歌曲將為綿陽“代言”
經過現場專業評審和大眾評委打分,根據綜合得分產生5首獲獎作品,主辦方現場為獲獎作品作者頒獎。
在5首獲獎歌曲中,李牧雨作詞、余新蓉作曲、韓蜀演唱的《院子里的姐姐》,周江作詞、曹剛作曲、張宏演唱的《只此綿陽》獲一等獎。劉元作詞、張宏作曲、張宏演唱的《春色綿陽》,曉舟作詞、車維作曲、賈喻博等4人演唱的《晚風吹過科技城》,胡悅萍作詞、作曲,張宏演唱的《滿城清香》獲二等獎。
記者了解到,這5首獲獎作品將由主辦方制作成MV,通過多個平臺播出,還將在大型節會中演出,用于綿陽城市形象宣傳。
綿陽城市形象歌曲創作大賽于2024年10月啟動,共征集歌詞作品500余首,經過多次評審,17首進入決賽。
專家點評 各領風騷精彩紛呈
本次比賽的17首歌曲涵蓋美聲、民族、流行等唱法。四川省音樂家協會副主席、四川省流行音樂協會主席劉黨慶點評,這些歌曲“各領風騷、精彩紛呈”,每一首歌曲都可圈可點。
當天演唱的歌曲中,有好幾首歌詞譜寫了不同版本的曲子。劉黨慶點評說,《晚風吹過科技城》的男聲四重唱版風格清新、明快,還結合了口哨元素,讓人不經意間就代入了涪江邊美麗夜景的畫面;這首歌曲的獨唱版本,歌手以細膩、婉轉的聲音,唱出了不一樣的味道。《只此綿陽》一個版本大氣,一個版本溫婉,生動地表達出了“只此綿陽,心之所念”。
當天的比賽中,歌曲《院子里的姐姐》打動了不少人。劉黨慶點評,這首民謠風格的歌曲,通過姐姐的院子讓人看到了一個大的世界。雖然歌詞樸實卻讓人“代入了意境”,比如“家里的炊煙每天升起思念”“人來了人走了”,讓人想起“姐姐的溫暖”,不管走到哪里,永遠思念家鄉。
作品解讀 人與城市的情感聯系
在當天的比賽現場,一等獎獲獎作品《院子里的姐姐》《只此綿陽》的詞作者接受記者采訪,對各自作品的立意進行介紹。
《院子里的姐姐》詞作者李牧雨介紹,綿陽是中國科技城,也有很多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符號,在歌詞中很難找到一個特殊符號代表綿陽。在作品構思中她想到了將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相結合的李子柒,這讓她創作思路大開,“最感動人的,最引人注意的城市符號,是人和城市的情感聯系”。
李牧雨認為,李子柒帶著綿陽文化走向世界,這是一個新的時代符號,李子柒身上所凝聚的現代文明發展的情感元素,讓人感動。因此,她在創作中借姐姐這個形象,來描寫人與一座城的關系,“姐姐的溫暖,是人們對故鄉的眷戀”。
《只此綿陽》詞作者周江是第一次從事歌詞創作,他坦言這次參賽“屬于跨界創作”。他大學畢業后留在綿陽工作,了解綿陽擁有厚重的歷史、豐富的文化,是中國唯一科技城。如何將文化與科技相融合?怎樣在創作中完成對城市的情感表達?在歌詞中,他用了富樂山、子云亭、越王樓等大量的綿陽文化地標,還寫到見證這座城市發展變遷的躍進路。在整首歌曲中,他以科技發展為底色,以人文景點為元素,來表達這些“只是綿陽才有的”,這也是綿陽與其他城市不一樣的地方。
(記者 張登軍 唐韜 文/圖)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