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鄭金容 劉鳳君
值此第43個“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來臨之際,綿陽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圍繞中消協“共筑滿意消費”維權年主題,結合當前消費熱點與趨勢,向廣大消費者發出以下提示,倡導科學理性消費,依法維護權益,共同營造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
面對直播帶貨,應理性下單,警惕“流量陷阱”
消費者在通過直播平臺購物時,不盲從“低價話術”,主播宣稱“全網最低價”“限量秒殺”時,建議多平臺比價核實,避免沖動下單。下單前截圖商品詳情頁、保存直播錄屏,注意退換貨規則和運費條款,留存交易支付憑證。應選擇正規平臺下單,勿通過主播個人鏈接轉賬或脫離平臺交易,謹防資金被騙。在直播間購物時,不要被“抽獎”“爆款”“特價”“秒殺”等宣傳字眼沖昏頭腦,要認真查看經營者在直播平臺的資質信息公示情況,從信譽度、成交記錄、評價詳情等多方面對直播間進行評估。同時,也要警惕商家運用打折方式,變相弱化或排除消費者應該享有的合法權利,比如“打折商品概不退換”“打折商品不實行三包”等,對于一些標明“處理品”的商品更要謹慎購買。
選擇預付式消費,要防范“跑路”風險,拒絕大額充值
2024年7月1日起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實施條例》明確規定,經營者以收取預付款方式提供商品或者服務的,應當與消費者訂立書面合同,約定商品或者服務的具體內容、價款或者費用、預付款退還方式、違約責任等事項。消費者在辦理預付卡時,要仔細了解商家的證照情況,應優先挑選在商務部門備案的預付式經營主體,核實商家資質及經營狀況。注意不要脫離消費需求大額充值,建議分階段支付并定期核銷,降低資金損失風險。與商家簽訂服務合同或者協議時,對相關服務內容書面確認,明確退費規則、有效期、違約責任等,細化合同條款,拒絕“口頭承諾”。注意保留消費憑證、發票、商家簽字等相關證據,以防卡內余額缺失。
選購產品,應留意質量認證
選購兒童玩具、家用電器、電子產品及其他特殊產品時務必仔細查看產品的合格證明、成分及產地等信息。同時,應主動避免購買“三無”產品和假冒偽劣商品,以確保所購商品的質量和安全。查看產品標識信息,包括產品名稱、生產廠家名稱和地址、檢驗合格證明、執行標準、商品說明書等是否齊全,要注意查看產品銘牌標識和產品外體上是否標有“CCC”標志,是否有強制性產品認證證書,產品標識、規格、型號是否與認證證書信息一致。可根據商品3C認證證書編號,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認證結果系統,查詢核實3C認證證書是否真實、有效。
保留消費憑證,依法依規維權
消費者在消費過程中,應保留好消費憑證。無論是線上或線下消費,應及時向商家索取購物發票,保留線上訂單記錄、與商家的聊天記錄、商家宣傳資料等憑證。一旦發生消費糾紛,可先與商家或交易平臺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可隨時撥打12315或者12345進行投訴舉報。
編輯: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