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漪
市委八屆九次全會提出,健全推進新型工業化體制機制,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構建協同推進建圈強鏈機制,加大優質企業梯度培育力度,健全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制度,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深刻領會、準確把握,貫徹落實好這些新部署、新要求,對做強綿陽數字經濟產業、發展新質生產力、提升區域競爭力極具戰略性和現實價值。
立足綿陽探索數字產業集群發展路徑。近年來,綿陽數字產業在智能制造、數字醫療、智慧教育等領域已經取得了顯著進展,以電子信息產業為主導的產業布局初步形成,但與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等數字經濟頭部區域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基于綿陽在電子信息、智能制造、新型顯示等方面的產業優勢,可探索以實數融合帶動為主的數字產業集群發展模式,以現有綿陽工業園區、人工智能產業園、機器人產業園、新型顯示產業園等現代產業園為基礎,進一步推動長虹、九洲等龍頭企業聚合移動、聯通、電信等服務資源,聯動市內數字化服務企業,用好長虹“CHiM”國家級工業互聯網“雙跨”平臺,培育壯大支撐產業數字化轉型發展的“生態圈”。此外,目前數字產業集群在數據價值化、平臺聚合化等方面正在孕育新的發展方向,在創新激發、數字轉型、集群治理、制度設計等方面具有獨特的需求,要探索壯大數字產業集群路徑,一方面,綿陽要推動地理集聚的數字企業集群數字化轉型,探索基于平臺的集群資源共享開放,通過供需對接、云端協同、邊緣執行,探索建立跨越物理邊界的虛擬產業生態。另一方面,依托“東數西算”數據中心建設,發揮數字平臺企業“鏈主”作用,強化關鍵技術創新、軟硬件產業一體化布局、數據要素流通共享、網絡化協同生產等方面的發展布局,探索綿陽數字產業集群發展新路徑。
加快數據要素市場建設壯大數據產業。數據產業的發展已成為推動數字經濟增長的核心動力之一。綿陽數據要素市場發展相對滯后主要源于數據驅動主體、數據流通平臺發展滯后。基于此,一方面,要加快組建數據集團,打造數據要素市場的驅動主體,加快公共數據開發利用與產業發展的深度融合。另一方面,要加快數據交易中心等數據流通平臺建設,為數據要素市場合規交易搭建基礎平臺。充分發揮綿陽在算力方面的優勢,加快提升科技城超算中心算力服務能級,加快建設中國移動川北算力網絡中心、中國電信川北智算中心,吸引騰訊等人工智能龍頭企業在綿建立創新中心、孵化基地,持續為數據產業和數字產業集群發展賦能。不僅如此,還要優化數據管理機構體制機制,一方面,需要進一步理順數據局與網信辦以及其他相關部門的關系,進一步優化數據管理機構職能、工作推進方式,提高運行效率與協同水平,進一步完善市、縣(區)數據治理相關制度規范,積極推進公共數據運營、首席數據官制度。另一方面,以國、省相關法律法規為遵循,盡快制定《綿陽市數據條例》,打通綿陽數據市場的堵點,完善數據安全監管體系,健全保障機制,強化數據安全保護。
完善實數融合壯大數字集群政策體系。我國數據要素市場的政策體系日漸完善,這為綿陽發展數據要素市場提供了根本遵循。建議針對綿陽數據供給端開發數據資產積極性不高、數據確權難、數據安全問題、數據定價困難、數據運營生態不健全等突出問題,盡快推進數據確權、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和數據治理等基礎制度建設。構建數字集群開放創新生態。一方面要優化集群內部協同共享生態。生態匯聚是產業集群最重要的特征。數字產業集群主要包括構建者、賦能者、服務者三路力量。數字產業集群具有共享資源、協同創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等優勢,能夠為集群內外的企業和機構創造產業聯動效應。綿陽應當深入研判數字產業集群發展要素優勢,為市內數字產業集群構建者、賦能者、服務者協同共享創造良好創新生態和高效協同管理體系。另一方面,要加強與區域外部集群的協同開放,加強與成渝、長三角、粵港澳、京津冀等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的開放合作。
(作者單位:綿陽師范學院)
編輯: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