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時間2025年11月14日16時40分,神舟二十一號載人飛船返回艙成功著陸,刷新了中國航天員單個乘組在軌駐留時間最長紀錄。
當我們仰望星空,為中國航天自豪時,目光也需要投向這里。此次航天行動,長虹華豐研制的高速連接器在交會對接及航天員生理數據監測等關鍵環節發揮了重要作用,它能夠對航天員生理數據進行監測,直接關系著他們的生命安全。

從護航國之重器到布局未來產業,綿陽的連接器版圖正在快速擴張。
在本月交付使用的中國(綿陽)科技城連接器產業園B區。這個總投資約9.5億元,總建筑面積約19萬平方米的現代化園區,即將成為綿陽連接器產業發展的新平臺。
這里不僅規劃了集研發、中試、規模化生產于一體的全產業鏈空間,得天獨厚的區位和硬件優勢,也將為連接器相關企業大幅降低運營成本,激發集群效應。

為構建這樣一個有生命力的產業生態圈,綿陽早已布局。20世紀50年代起,綿陽連接器產業就在加快發展,如今已匯聚了華豐科技、瑞可達、永貴等一批重點連接器企業,形成了“龍頭企業核心帶動、中小企業緊密協作發展”的格局。

作為綿陽連接器產業發展的核心區,經開區按照七個一工作機制,(“一個國家級產業集群、一個產業發展聯盟、一系列創新平臺、一批專業產業園區、一攬子扶持政策、一支產業專項基金、一個電子元器件產業學院”)加速形成“園區引領+項目支撐+龍頭帶動+企業主導”產業生態,推動連接器及傳感器產業鏈上下游、左右岸集聚,培育具有區域影響力和競爭力的連接器及傳感器產業。
賦能增長,共贏未來。以華豐互連、星聯電子為代表,綿陽共有連接器相關規上企業14戶,2025年1-6月,總產值同比增長14.8%。
從一個連接器到一座產業園
再到一個產業集群
綿陽正在做的
就是以科技創新為內核
系統性地打造一張連接世界的城市名片
書寫著與中國智造同頻共振的嶄新篇章
(記者:彭紫薇,劉曾太)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