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晚,第38屆中國電影金雞獎頒獎典禮在廈門落下帷幕。群星璀璨之下,來自四川的影視力量格外亮眼:由川籍導演秦天執導、成都山野沐潼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出品的《但愿人長久》榮獲“最佳中小成本故事片”獎;由川籍導演餃子執導、成都可可豆動畫影視有限公司制作的《哪吒之魔童鬧海》摘得“最佳美術片”桂冠。此外,意大利影片《還有明天》斬獲“最佳外語片”,該片也曾于今年獲得第二屆金熊貓獎最佳影片獎。
提名方面同樣不乏四川作品:秦天憑借《但愿人長久》提名“最佳導演處女作”;黃曉明憑借電影《陽光俱樂部》提名“最佳男主角”,該片由四川好奇易星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等聯合出品;由四川衛視和北京衛視聯手打造的季播節目《熊貓奇遇記》則獲得“最佳紀錄/科教片”提名。
一連串的成績,既是四川影視創作的榮譽,更是近年來四川影視產業生態持續優化、吸引力不斷增強的縮影。
“野生導演”與成都肌理
《但愿人長久》的導演秦天,是一位扎根成都的“野生導演”。從醫療器材銷售到泳池救生員,再到執導長片并屢獲大獎,他的創作之路被形容為“在成都街頭學電影”。在他看來,成都的低成本與高包容度,為“游牧式創作”提供了土壤。

“成都的慢節奏,說話的輕柔,都滲透進了電影的呼吸里。”秦天此前在接受川觀新聞記者專訪時說。他的鏡頭捕捉的是城市變遷中的普通人,影片全程使用地道四川方言,被他視作“聲音方志”,真實記錄一方水土的生活肌理。
影片中,女性在日常場域中展現的韌性與幽默感,成為了對抗時代洪流的“松弛抵抗”,這也正是秦天眼中成都文化賦予個體的內在力量。
“哪吒”破界,四川造動畫走向世界
與《但愿人長久》的文藝細膩相呼應,《哪吒之魔童鬧海》則展現了“四川造”動畫的磅礴工業實力。這部續作影片延續了前作的輝煌,總票房突破159億元,躋身全球影史票房榜前5。驚人成績的背后是導演餃子帶領的、位于成都高新區的可可豆動畫團隊長達五年的“死磕”。
制片人劉文章此前在接受川觀新聞記者專訪時透露,《哪吒2》的制作團隊規模高達4000人,是前作的兩倍多。影片中充滿三星堆文化元素的結界獸、講著“川普”的太乙真人、融入川西民居風格的龍宮,無不流淌著鮮明的四川基因。

劉文章表示:“四川是一個非常適合搞藝術創作的地方。這里有著非常豐富的文化底蘊,藝術氛圍也非常濃厚,社會氛圍包容開放。”
為何是四川?
近年來,成都優越的創作環境正吸引著更多演藝界人士在此深耕。演員黃曉明在《陽光俱樂部》的成都路演中坦言,成都宜居的生活氛圍與有力的影視政策,是他將公司落戶于此的主要原因。無獨有偶,歌手韓紅在金熊貓獎期間也表示,她已將音樂公司及未來演出項目落地成都武侯區,并正積極籌備與本地音樂產業的深度合作,以期助力四川文化事業的發展。

從《哪吒》系列的動畫奇跡,到微短劇《家里家外》播放量突破24億次的現象級破圈;從黃曉明、韓紅等演藝界人士將公司或重要項目落戶成都,到影視企業數量從2020年的123家激增至2025年的1031家……四川,正以其強大的“西引力”,崛起為中國影視產業的新高地。
這片“天府之國”本身就是一座文化富礦。三星堆的神秘、三國文化的璀璨、三蘇文脈的厚重,以及大熊貓、川菜等現代IP,共同構成了影視創作取之不盡的靈感源泉。
更為關鍵的是,四川打出了一套精準有力的政策“組合拳”——四川省試行重大文藝項目扶持和精品獎勵辦法,對優秀電影項目給予單部最高2000萬元扶持,結合各項疊加政策,一部優秀作品最高可獲得超過8000萬元的激勵;成都市政府出臺的“影視17條”則實現了從劇本到衍生品的全鏈條扶持;“拍在四川”服務平臺更是將拍攝許可的辦理時間壓縮至最快6天,讓創作者感受到四川效率。
產業生態的集聚效應同樣顯著。成都影視城擁有亞洲最大的單體攝影棚;天府長島數字文創園作為《哪吒》的誕生地,周圍形成了“一杯咖啡距離”的高效協作鏈。數據顯示,2024年四川影視產業園區規上企業營收已突破1042億元,一個充滿活力的影視產業閉環正日趨成熟。
從金雞獎的榮譽時刻,到日常創作中的點滴支持,這片兼具文化深度、政策溫度與產業厚度的土地,正以其開放的姿態,向全球影視人發出誠摯的邀請,共同書寫屬于中國影視的“黃金時代”。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