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客在大匡山拍照 記者 陳元松 攝
初冬時節,江油大匡山銀杏林悄然“出圈”,再度成為網紅打卡地。今年正值李白“辭親遠游”1300周年,紛至沓來的游客中不乏各地文朋詩友。近日,記者偶遇江油本土一群作家詩人前來采風,他們觸景生情,無不感念詩仙李白的蓋世才華。
大匡山位于江油市大康鎮境內,山巔“疊翠坪”相傳為李白勤學苦讀的“匡山書院”。歷經朝代更迭,書院屢毀屢興,至今仍有古建遺存。多年前,有人在大匡山遍植銀杏上千畝,如今早已林海茫茫。每到初冬時節,漫山銀杏鎏金,蔚為壯觀,吸引不少游客前來觀賞。
“曉峰如畫參差碧,藤影風搖拂檻垂。野徑來多將犬伴,人間歸晚帶樵隨……”江油大康鎮本土文藝愛好者帥小燕隨口吟唱的,是李白留存故鄉的《別匡山》。她音調悠揚婉轉,完美演繹了中國傳統詩詞的古老吟誦技法。
帥小燕說:“我家就住在大匡山腳下的村子里,李白當年在大匡山讀書、習武的故事,在我們村里幾乎家喻戶曉。這個季節的大匡山銀杏林流光溢彩,歡迎大家登臨大匡山,觀賞銀杏美景、尋蹤李白文化。”
“李白這首題寫大匡山的詩,是詩仙在離開家鄉前寫下的作品。特別是最后兩句‘莫怪無心戀清境,已將書劍許明時’,明確表達了詩人‘濟蒼生、安社稷’的偉大理想與抱負!” 江油市作家協會一負責人如是說。
經考證,公元701年,李白出生于今綿陽江油市青蓮鎮“隴西院”。青少年時期,李白曾先后在江油大匡山、小匡山(讀書臺)求學,此間游歷足跡遍及江油戴天山、竇圌山、太華山等處。公元725年,24歲風華正茂的李白告別親人,踏上“仗劍去國”的遠游之旅,上下求索于江湖、廟堂之間,從此再未回歸故鄉江油。
“李白辭別故鄉1300周年,值得我們江油人緬懷。大康鎮境內有多處李白青少年求學、訪友的遺跡,他還在此題寫了多首詩詞,希望各地游客和文朋詩友前來尋蹤、探秘!” 大康鎮有關負責人表示,今后將堅持以文塑旅,創新性開展系列文旅活動,讓詩仙留戀的這方山水在詩意與希望中釋放更生動的活力。(記者 陳元松)

編輯: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