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能軍
第十五屆全運會日前在廣東奧林匹克體育中心盛大開幕。以“圓夢未來”為主題的開幕式演出,巧妙地將深厚的嶺南文化與現代科技融為一體,收獲了現場觀眾和網友的廣泛好評。
開幕式演出地以“水”為舞臺核心,打造了一個波光粼粼的環形表演區,寓意粵港澳三地同飲一江水、血脈相連的情誼。在演出中,觀眾們既看到了融合非遺文化與新科技的騰飛鰲魚,也欣賞到醒獅、粵劇、英歌舞等傳統非遺在AR等前沿技術的輔助下煥發出新的活力。AR技術讓龍舟仿佛從舞臺“劃”入觀眾席,拉近了與每個人的距離。而最激動人心的時刻,莫過于由粵港澳三地火炬手代表共同點燃全運會主火炬的情景。全運會主火炬利用電光與水霧系統模擬出逼真的火焰視覺效果,這種新型的“霧光之火”巧妙融合了深海探索、綠色能源與數智科技,是科技與綠色環保理念的結合。
相較于傳統的文化呈現方式,數智技術如同一位技藝超凡的“魔術師”,為文化表達與傳播提供新的支撐。本次開幕式表演中,人們看到智能機器人敲響了古老的青銅句鑃。依靠群體智能、“類人眼”雙目立體視覺感知、自主導航等方面的新突破,3臺人形機器人在精準控制下實現穩定的定位與擊打,配上通過數字采樣技術和現代設備還原的敲響文物的真實聲音,終于實現了人形機器人演奏古樂器,讓流暢和諧樂音穿越古今重現的一幕。
本屆全運會開幕式的精彩表演,為我們呈現了文化+科技的創新路徑。那些在舞臺上被點亮的嶺南符號,還可以轉化為文旅IP、文創產品的設計靈感乃至中小學“科藝融合”的研學教案。從一定意義上說,文化與科技的融合可以成為“創新引擎”,也可以成為“資源樞紐”,助力創意設計、裝備制造、旅游會展等相關產業協同并進。
當前,我們既面臨著如何運用現代科技激活文化資源的時代課題,也擁有讓傳統與未來精彩對話的歷史機遇。期待“文化+科技”融合潛能進一步全面釋放,讓更多中華文化瑰寶煥發出更加蓬勃且恒久的生命力。
(作者單位:南方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