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11月,多地氣溫驟降。在海拔超過3500米的四川省阿壩州紅原縣,室外氣溫已逼近零下10攝氏度。然而,在綿陽市援建的紅原縣社會福利服務中心里卻是溫暖如春。
這座坐落于草原之上的“養老樂園”,不僅是老年人養老的樂土,更是為老服務工作的生動實踐,如同一顆璀璨的明珠,散發著溫暖而明亮的光芒。
11月11日清晨,紅原縣嚴寒籠罩,社會福利服務中心的食堂里卻已飄起酥油茶的濃濃香氣。走進這里,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寬敞整潔的院落。
隨著時間推移,陽光輕柔地灑下,老人們三五成群地坐在院子里曬太陽、聊天,歡聲笑語在空氣中肆意回蕩。
“卡卓扎西(謝謝吉祥)。我是個孤寡老人,是國家給我這么好的生活。這邊的條件好,吃穿好,護工也對我們很好,很感謝你們!福利院好得很。”老人貫洛感慨地說。

紅原縣社會福利服務中心成立于2006年,是全縣唯一一家綜合性、集中供養城鄉特困老人的機構。2024年,該中心在綿陽市對口援建下整體搬遷至新址,項目總投資2500萬元,占地12畝,建筑面積近5000平方米,現有床位122張,配備醫務室、廚房、餐廳、民俗活動室等配套設施,為老年人提供集生活照料、醫療康復、精神慰藉于一體的綜合性服務。
作為“十四五”期間的重點兜底養老工程,這里是整個阿壩草原地區規模最大、設施最完善的養老機構。
與傳統養老院不同,紅原縣社會福利服務中心打破了刻板印象。每戶房間就像一個個獨立的小家,老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布置。有的房間擺放著自己的照片,記錄著人生的精彩瞬間;有的房間擺放著綠意盎然的植物,為房間增添了一抹生機與活力,處處都透露著主人的生活情趣。房間采光通透,陽光可以毫無阻礙地灑進來,讓整個屋子都充滿了溫暖。
“目前中心有32位入住的兜底老人,良好的生活條件,為他們每天早上的起居,平時休息活動,都提供了很多很多的方便。”紅原縣社會福利服務中心負責人澤讓旺姆告訴記者,在這里老人們不僅有自己的客廳、臥室,每個房間還都配備了電視和緊急呼叫系統,充分考慮到了老人們的生活需求。

在高寒地區,真正解決老年群體“安養難”問題的關鍵之一,是氧氣。為此,福利服務中心率先引入了第五代一體化制氧方艙設備,為院內房間全面鋪設供氧管道,實現24小時恒定供氧。每一位老人的床頭都配備了制氧儀器,可以用彌散和鼻吸兩種方式為老人供氧。紅原縣還免費提供供氧服務。“很多人以為供氧只是醫院的事,但在我們這里是基本保障。”澤讓旺姆笑著說。
在福利服務中心,老人們經常串門,這家瞧瞧,那家坐坐,分享著彼此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這份舒心和放心的背后,除了日益完善的硬件設施建設,還和這里開設的“醫養結合”項目相關。據了解,福利中心通過和紅原縣人民醫院的密切合作,構建了一整套護理、精神慰藉、健康監測與應急機制。

護理員每天定時巡房、協助洗漱、準備適老藏式餐食,醫務人員則定期為老人測量血壓、血糖、心率,動態調整飲食與用藥。同時,為了讓老人心理不“孤單”,這里也格外關注老人們的精神需求。理發室、理療室、娛樂室一應俱全,并時常組織歌舞娛樂、手工制作、藏族傳統節慶等文化活動,真正做到“養老有愛、生活有趣”。
“在這里住得好,吃得好,睡得好,啥子都好,都是黨和政府給我們帶來的實惠,我們晚年能過上這么幸福的生活,感謝黨,感謝政府。”來自查爾瑪鄉什龍村的80歲老人賀洪強笑著說。
“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安”不是口號,而是被兌現的承諾。在這座高原福利院中,綿陽的援建已化作老人臉上的笑容,融入日常的溫暖點滴,成為這個冬日高原上最動人的風景。
記者:鄧勇,唐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