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聯動人民法院、行政機關開展案件專題研討

聯合法院、生態環境部門建立生態環境領域常態化溝通協調機制

市縣鄉三級聯動化解行政爭議

企業向復議機構贈送錦旗

綜治中心參與化解案件

市司法局召開主動發揮公證職能作用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推進會

深入企業開展涉企案件回訪
在全省率先建成300余平方米的“三區六室”標準化辦案中心、全省行政復議規范化建設經驗交流會在綿召開、成立全國首家地市級“行政復議法學研究會”、榮獲全國行政復議行政應訴工作表現突出集體稱號、被列為四川省復調對接首批試點單位……
從行政爭議的定分止爭到復議為民的溫情實踐,從執法監督的剛性約束到營商環境的柔性重塑,綿陽法治政府的建設畫卷上,每一處創新的筆墨都揮灑著行政復議工作的光芒。近年來,綿陽市以規范化建設強基、以爭議實質化解聚力、以服務營商環境引領,一系列硬舉措打通了復議為民的“最后一公里”,一系列新機制激活了法治建設的“一池春水”,其鮮活實踐經驗獲全省推廣,多項工作躋身全國、全省第一方陣。
□ 鄭金容 文/圖
強基固本筑堡壘 夯實高效運行“硬支撐”
10月30日,走進綿陽市行政復議辦案中心,規范化的“三區六室”與傳統辦公場景截然不同。這里有專業的聽證室、調解室,智慧聽證系統支持遠程視頻連接。這里,是綿陽以行政復議守護公平正義的“前沿陣地”;這里,每一份復議決定、每一次調解溝通,都書寫著“復議為民、復議護企”的生動答卷。
近年來,綿陽始終以標準化筑基、專業化賦能、精細化提質為核心目標,從硬件建設、隊伍培育、流程優化多維度發力,全面筑牢行政復議工作堅實根基。
綿陽行政復議辦案中心配備智慧聽證與審理系統,實現同步錄音錄像、證據當庭展示、遠程在線調解及市、縣、鄉三級視頻互聯互通,真正實現行政復議案件“一站式”受理、全流程辦理,以科技賦能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這份復議決定既把法律依據講得明明白白,又充分考慮我們企業的實際經營困難,實實在在幫我們解決了糾紛!”綿陽一家科技企業負責人拿到行政復議決定書時,難掩認可與感激。這份肯定的背后,是綿陽行政復議隊伍專業素養的堅實支撐。
為全面提升行政復議工作質效,配齊配強專業力量,全市配備43名專職行政復議工作人員。在此基礎上,從全市選拔10名行政復議業務年輕骨干,量身定制個性化培養方案,創新開展“打卡賦能”全鏈條培優計劃,多人成功入選省級行政復議人才庫,2人獲評全省行政復議“十佳辦案能手”,專業團隊以匠心精神辦好每一起案件,牢牢守護公平正義底線。
此外,為讓辦案模式精細化,建立健全繁簡分流、先行調解、爭議化解、履行監督等十余項工作機制,同步出臺文書公開、案卷評查、約談通報等6項配套制度。創新推行繁簡分流辦案模式,組建分領域、分類別的“2+2”辦案團隊,實現“簡案快辦、繁案精辦、要案慎辦”,推動辦案效率與質量雙提升。
多元聯動破難題 織密爭議化解“一張網”
日前,在某公司與某行政機關責令改正行政復議案中,行政復議機構依托行政爭議化解中心,邀請法院和法律顧問共同參與調解工作。調解過程中,行政復議機構和行政機關主要負責人參與“背靠背”調解,并通過“行政復議+執法監督”協調聯動機制對被申請人的執法行為進行全面“體檢”,最終,實現了行政爭議的實質性化解。
綿陽深耕行政爭議“源頭預防、前端化解、關口把控”,以構建全域覆蓋、多元協同、高效便捷的聯動化解機制為抓手,推動爭議從“終端裁決”向“源頭治理”轉變,實現矛盾糾紛實質化解、案結事了。
平臺實體化運行:全市建成11個行政爭議化解中心,9個縣級中心入駐綜治中心,涌現出市本級“綿言細語”、安州區“信復安議”、涪城區“心涪口復”等一批立得住、叫得響、推得開的行政復議品牌。
前端預防減增量:推動公證機構介入城市更新、征地拆遷等領域,強化“事前合規、事中監督、事后固證”,從源頭減少爭議;深化復議與執法監督聯動,開展執法“體檢”引導自我糾錯。
常態聯動聚合力:聯合法院、行政機關等探索訴源治理的實踐經驗,搭建行政訴訟信息交流平臺,通過“溝通+通報+督導”工作模式,實現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率100%。在市場監管、生態環境等行政爭議高發領域建立行政爭議化解常態化溝通協調機制,召開專題會議18次,圍繞政府信息公開、征地拆遷等形成共識43個,推動爭議高效化解。
…………
一系列舉措層層遞進、環環相扣,不僅織密了行政爭議化解的“防護網”,更以法治力量筑牢了綿陽高質量發展的法治根基。
“三鏈護企”強閉環 善當護企安商“護航員”
自四川省部署行政復議服務營商環境三年行動以來,綿陽市立足企業發展法治需求,創新構建“暢達鏈、融解鏈、嚴督鏈”三鏈護企工作體系,推動行政復議從“末端糾紛解決”向“源頭權益守護”深度轉型,為綿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筑牢營商環境“防護盾”。
暢達鏈,打通服務企業“最后一公里”。針對企業“復議難、跑路多”的痛點,綿陽構建“線下+線上”立體化服務網絡。線下,在全市鄉鎮(街道)司法所、重點園區、企業孵化平臺設立148個行政復議服務點,在市公共法律服務中心開設涉企專窗,同步設置5個行政復議“直通車”專用窗口,實現涉企行政復議“就近能辦、多點可辦” 。
“我們還打通了線上服務通道,將‘掌上復議’小程序與‘24小時法律超市’無縫銜接,企業無需線下奔波,輕點手機就能完成復議申請材料提交、案件進度查詢、文書接收等全流程操作,真正實現‘隨時提交、一鍵辦理’。”綿陽市司法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融解鏈,推動爭議實質化解“省時省力”。堅持“調解優先、調判結合”,將化解工作貫穿案件全流程 。整合全市11個行政爭議化解中心資源,建立“司法所+專業調解組織+行業主管部門”協同的“1+3+N”復調對接機制,為涉企爭議化解提供專業支撐。創新“預防—調解—化解”工作模式,變被動接案為主動介入,對重點領域行政執法開展程序“體檢”,從源頭減少爭議產生。
嚴督鏈,筑牢行政執法“規范防線”。聚焦涉企行政執法中的程序不規范、處罰隨意、不作為亂作為等問題,構建全流程監督體系。加大個案監督力度,及時糾正違法或不當行政行為;強化類案治理,定期編制《行政復議分析報告》,同時,健全涉企行政復議決定履行回訪機制,對68家企業開展專項回訪,確保企業合法權益落到實處。
作為四川省復調對接首批試點單位,綿陽市司法局以“便企利企”為核心,創新推動“三鏈護企”工作體系,成效顯著。據統計,2024年以來,全市共辦理涉企行政復議申請202件,同比增長32.86%;案件平均受理時間縮短35%,審理周期壓縮28%,涉企案件容缺受理率達100%。
研用融合促提升 激活創新發展“源動力”
行政復議高質量發展,離不開深厚理論沃土的滋養與堅實學術力量的支撐。綿陽深諳此理,始終將強化理論支撐作為核心抓手,全力推動行政復議實踐探索與理論研究同頻共振、深度融合。
今年6月19日,綿陽先行先試,成立了“行政復議法學研究會”,這也是目前全國成立的首家地市級“行政復議法學研究會”。會上還舉行了“行政復議理論研究基地”“行政復議教學實踐基地”揭牌儀式。
“行政復議不僅要解決個案,更要提煉可復制的經驗。”研究會創新“政校會”協同模式——聯合高校、律師協會共建理論研究與教學實踐基地,又與市委黨校、西南科技大學等單位攜手打造研究實踐平臺,構建起“學研用”閉環融通的生態體系。同時,推行“復議實務導師制”精準培育專業人才,通過常態化舉辦高端學術研討會、靶向開展重點課題研究,取得了一批立足本地實踐、破解現實難題的本土化理論成果,為行政復議工作提質增效注入強勁的“思想動能”。
“研究會的成立,標志著綿陽市行政復議工作從實踐探索向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轉變。”研究會相關負責人介紹說,接下來,研究會將圍繞“推進行政復議主渠道建設和高質量發展”研究主題,形成高水平的理論成果、開展有效的對策、決策研究,為行政復議工作提供理論支撐和智力支持。
試點先行探新路 打造復議提質“新引擎”
試點是發展的“試驗田”,是創新的“突破口”。在行政復議高質量發展的征程上,綿陽始終從區域協同、基層融合、隊伍建設等維度主動作為,在探索中積累經驗,在實踐中凝聚動能,為行政復議工作提質增效打造出強勁“新引擎”。
立足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戰略部署,綿陽將試點目光投向區域聯動。去年10月,綿陽市司法局與重慶市涪陵區司法局簽署行政復議交流合作協議,建立跨區域工作協作機制,在案件研討、經驗交流、資源共享等方面深度聯動。這一試點舉措,不僅打破了行政復議的地域壁壘,更以法治協同為成渝地區企業跨域發展保駕護航,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提供了堅實的行政復議協同支撐。
“以前復議要往市區跑,現在在鎮上綜治中心就能提交材料,還能當場參與調解,很方便!”這是安州區企業主王先生的真切感受。在基層復議服務試點中,綿陽以安州區花荄鎮為樣本,創新“復調對接”工作機制,深化“行政復議+綜治中心”融合實踐,將行政復議服務“搬進”基層綜治陣地,通過整合平臺資源、再造辦理流程、凝聚解紛力量,打造了集受理、調解、辦理于一體的“一站式”行政爭議化解陣地。如今,這一試點模式已在綿陽9個縣(市、區)推廣。
行政復議的質量,關鍵在隊伍。綿陽以梓潼縣為試點,率先探索行政復議員制度,同步出臺《行政復議員管理辦法》等5項配套制度,從任命條件、選拔流程到“德勤能績廉”考評標準作出系統規范,建立“德勤能績廉”五維考評體系,將辦案質量、調解成功率、企業滿意度等納入考核;推行“導師帶徒”機制,由資深復議員結對指導新人,提升專業能力,為復議隊伍專業化建設破題。
試點的成效最終體現在一組組數據中。2024年全市新收行政復議案件1472件,同比增長146.57%,反映了群眾對行政復議的認可,也標志著行政復議已成為解決行政爭議的主要途徑。2025年以來,這一趨勢仍在加強,上半年,全市行政復議機關新收復議案件736件,同比增長31.43%。
數據是最有力的證明,數字的背后則是行政復議工作從“單打獨斗”到“多元共治”的轉型升級,更是法治政府建設的綿陽實踐。“下一步,我們將持續深化行政復議體制改革,以更高標準、更實舉措推動行政復議成為化解行政爭議的‘主渠道’、優化營商環境的‘助推器’,為建設法治綿陽、服務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強保障。”綿陽市司法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