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秋天,雖秋雨綿綿,卻因一份跨越山海的幼教情誼而格外溫暖。近日,阿壩州壤塘縣城關幼兒園的老師們走進綿陽市開元實驗幼兒園,開展了以“雙向奔赴 優育未來”為主題的跟崗研修活動,本次活動為期5天,的沉浸式跟崗研修。老師們在這段亦師亦友的時光里,共同編織著幼教人最動人的教育詩篇。
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在劉朝霞園長的帶領下,跟崗老師們漫步于幼兒園的各個角落,一路交流、時時探討。在主題墻前,她們駐足細讀,從畫面與作品中解讀孩子的語言與成長軌跡;在家園欄邊,她們認真查看,從每日安排中理解教學活動的設計與推進。
“這里的每一處環境都會說話。”一位壤塘老師由衷感嘆。她們細細品味著每個角落蘊含的教育智慧,在無聲的環境中,聽見了教育發生的回響。
在“文化共融”主題聯合教研中,兩園教師圍坐一堂,共同探討如何將地方文化資源轉化為生動的教育內容。研討從我園大班幼兒的木工作品“越王樓”展開,壤塘老師們深入了解了這一作品從構思、設計到成型的完整歷程,以及后續的教學延伸計劃,真切感受到孩子們在項目中的思考與成長。受此啟發,壤塘老師也分享了以“伸臂橋”為主題所開展的課程,交流了實踐過程中的經驗與困惑。兩地教育智慧在交流中碰撞,在對話中融合。
在此次跟崗研修中,壤塘老師們深入班級,與孩子們展開了溫暖而真摯的互動。孩子們用清澈的眼睛和燦爛的笑容,熱情地歡迎著這幾位“新”老師,他們牽著老師的手,自豪地介紹自己的作品,分享著班級里的趣事。在一日活動的各個環節中,壤塘老師們與班級帶教老師密切交流,從主題活動的設計思路,到對個別幼兒學習與發展情況的細致觀察,雙方在點滴對話中交換著教育的智慧。
從晨間接待到午睡護理,從科學進餐到衛生習慣,兩園教師圍繞幼兒生活照護的各個環節展開了細致交流。在參觀過程中,壤塘老師們特別關注到該園洗手臺的設計:適宜的高度貼合幼兒身體特點,肥皂的巧妙設置也有效避免了孩子們洗手時玩水、玩泡泡的情況。她們表示,將把這一貼心的設計帶回本園實踐運用。此外,床上用品的包材選擇、紫外線燈的安裝位置與開關設計等細節,也引起了壤塘老師們的濃厚興趣。她們細細觀察、認真詢問,在一點一滴的探討中,共同體會著“生活即教育”的真諦。
“隨著兩所園都即將迎來搬遷新園的重要節點,我們圍繞‘新園所、新起點、新成長’這一主題,展開了關于未來發展的深度對話。這不僅是一次經驗的交流,更是一次教育夢想的共鳴。我們坦誠分享了對新園所環境規劃、課程特色打造以及教師隊伍培養的構想。從空間布局如何支持幼兒探索,到教研制度如何激發教師潛能,每一個話題都凝聚著我們對高品質學前教育的共同追求。”該園相關負責人說。
據悉,綿陽市開元實驗幼兒園和阿壩州壤塘縣城關幼兒園自2015年便開啟了10年溫暖的雙向奔赴,在文化交融中互助共長。兩園相約:既要扎根各自的文化土壤,又要保持緊密的交流互鑒,讓教育的種子在兩地綻放出各具特色卻又同樣絢爛的花朵。這份約定,超越地域,連接初心。我們相信,最好的教育,既是在各自園所里深耕不輟,也是在彼此守望中共同成長。
綿陽市開元實驗幼兒園負責人表示,這段美好的相遇將在每個參與者的教育生涯中留下溫暖的印記,推動我們在育人路上走得更遠、更堅定。讓愛的教育繼續傳遞,期待下一次的美好重逢!
(陳麗娟 黃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