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持續培育壯大社會組織,促進其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積極作用,綿陽市游仙區民政局聯合區委宣傳部、區關工委,近期以來,共同舉辦了綿陽市游仙區2025年公益創投。本屆公益創投共釋放項目16個,覆蓋未成年人保護、社會救助關愛、為老服務關懷和基層治理等領域,目前各項目有序實施,均已取得部分成效。
一、“未你而來·護航成長”未成年人保護系列項目
綿陽市一元愛心協會開展以“傳承兩彈精神,筑牢國家意識”為主題的愛國主義教育研學活動,組織25名鹽泉兒童服務站學生走進兩彈城,參觀兩彈博物館等場所。通過沉浸式體驗讓學生感受兩彈精神,厚植愛國情懷,實現“研學+教育”的雙重成效。
綿陽市涪城區暖心社會工作服務中心針對存在情緒問題的未成年人,開展個案服務。服務以社會工作專業方法為支撐,構建“家庭-社工-學校”三方支持網絡,通過“緊急介入穩情緒、持續跟蹤助適應、沖突調解促返校”的遞進式干預,全程動態跟進,現已實現案主穩定情緒,順利適應校園生活。
綿陽市游仙區全欣社會工作服務中心開展“第二故鄉”益童成長計劃--“情緒小主人·快樂常敲門”情緒管理小課堂活動。通過互動教學、情景模擬的形式,幫助20余名流動兒童識別自身情緒、掌握情緒調節技巧,提升其心理適應能力。
綿陽市涪城區中途之家幫教服務中心在游仙區7所中學開展《法伴一生》法治情景劇巡演活動,覆蓋2000余名師生。通過劇情演繹結合知識問答的形式,有效增強學生自我保護意識與法治觀念。
二、“漁夫計劃”社會救助關愛服務系列項目
綿陽民樂社會工作服務中心開展個案居家環境改造服務,為魏城鎮7戶家庭解決房頂漏水、墻體刷白、電路改造等實際問題。同時,通過摸排家庭勞動力與技能需求,為后續開展技能培訓、對接就業崗位等“造血”式幫扶工作奠定基礎。
綿陽市游仙區青年志愿者協會開展情緒解碼·沖突轉化實驗室活動,通過理論講解、場景模擬、互動體驗等形式,引導參與者學會科學處理情緒、化解家庭沖突,幫助15戶低收入家庭成員提升情緒管理與家庭溝通能力。
綿陽市涪城區為樂志愿服務與研究中心開展“漁夫計劃 —授人以漁技能培訓(第二期)”,邀請醫生講解護理知識并示范實操技巧,為50戶家庭精準賦能,實現“技能培訓+情感關懷”的雙重幫扶成效。

三、“銀齡安居·暖心改造公益行”為老服務關懷項目
綿陽市游仙區春天社會工作服務中心開展適老化改造活動,為小枧鎮5戶困難老人家庭加裝淋浴椅、安全扶手等設施,切實為老人居家生活增添“安全感”。
綿陽市涪城區聚愛社會工作服務中心開展“聚焦適老需求,入戶測量”活動,通過需求調研、入戶測量、走訪選材,為服務對象量身定制個性化幫扶方案,完成老人家庭適老化改造前期籌備。

四、“文潤游仙‘亮’起來”社會治理綜合服務項目
綿陽市游仙區萬事幫社會工作服務中心開展3場“同參與?亮新顏”開元南街環境整治活動,動員40 余名居民群眾參與,通過清掃樓道、清洗垃圾柜、規整非機動車等行動,切實改善社區環境。
綿陽市游仙區尚善社會工作服務中心開展“詩韻賦能?聚力同行”—李杜祠社區文化傳播隊伍培育行動,邀請小區物業、骨干志愿者及招募的文化志愿者共40余人參與。通過社區文化傳播隊伍培訓,提升居民群眾對社區的認同感和服務能力,后續將開展社區文化傳播服務活動。
綿陽市游仙區鄉村振興促進會開展狀元文化建設實地走訪調研活動,通過調研本地農業企業及傳統村落文化建設,將鹽泉鎮北宋狀元蘇易簡故里確定為項目中心地。后續將開啟以群眾參與為主的系列狀元文化建設,強化狀元文化IP。
綿陽市游仙區音樂舞蹈家協會于國慶、中秋雙節來臨之際,在區社會組織孵化中心開展“月滿華誕?家國同慶”活動,通過《在希望的田野上》《月光下的中國》等精美節目,演員以嘹亮歌聲與深情演繹,表達愛國祝福、傳遞團圓氛圍,獲得現場100余名群眾陣陣掌聲。
綿陽市一元愛心協會開展移風易俗小劇場排練暨“我是一個兵”座談會。通過小劇場籌備,既提升文藝隊伍表演水平,又借真實故事致敬老兵精神,推動隊員成為移風易俗傳播者與踐行者。下一步將由鐵爐村模特隊完善小劇場內容并開展村內展演,讓移風易俗新風尚深入人心,為文明和諧鐵爐村建設注入文藝活力。
編輯: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