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人賴林興展示養殖的甲魚
青綠源家庭農場
●自2015年開始從事甲魚養殖,占地30余畝,堅持“仿野生、零添加”的生態養殖路徑
近日,記者走進三臺縣劉營鎮青綠源家庭農場的標準化養殖區看到,一排排規劃整齊的養殖池錯落有致,工人們正忙著將解凍后的鮮魚投入池中,水面上漾起層層漣漪。
“你看這只甲魚,背甲光滑、裙邊厚實,足有4斤多重。燉湯膠質豐富,紅燒肉質鮮嫩,可以撈起來供應給酒店了。”工人賴林興抓起一只活力十足的甲魚向記者介紹道。
這片占地30余畝的農場自2015年開始從事甲魚養殖。與傳統的高密度養殖模式不同,農場始終堅持“仿野生、零添加”的生態養殖路徑。“我們模擬自然環境,在池中混養鰱魚、草魚、鯽魚來凈化水質。甲魚以周邊養殖戶的缺氧鮮魚為食,飲用的是從深井抽取的活水,每15天換水一次,確保水體清澈。”農場負責人郭偉詳細解釋道。
這種“慢工出細活”的養殖方式,使得甲魚的生長周期延長至3年以上,但換來的是更加緊實的肉質和更高的營養價值。“目前池中約有1萬只甲魚,主要面向零售市場,不進行大批量銷售,重點供應大型酒店與餐飲機構。”郭偉算了一筆賬:每年售出700多只甲魚,年收入可達近50萬元。

青綠源家庭農場標準化養殖區,養殖池錯落有致。
生態甲魚養殖帶來的輻射效應遠不止于養殖池。據了解,農場每年從周邊養殖戶采購約10萬余元的“飼料魚”,既幫助解決了他們的銷路問題,也降低了自身的養殖成本。養殖池的排水可用于周邊農田灌溉,實現了資源的循環利用。同時,農場還為當地村民提供了就業崗位。
“我在這里工作兩年了,既能在家門口掙錢,還能兼顧家庭。”工人賴林興一邊清理養殖池一邊笑著說,“現在種地加上基地務工,收入很不錯,日子真是越過越有盼頭!”
“甲魚肉質鮮嫩、營養豐富,富含蛋白質、多種礦物質和不飽和脂肪酸,全身皆可入藥,深受市場和消費者的喜愛。”家庭農場負責人郭偉表示,未來將繼續擴大甲魚養殖規模,進一步拓寬銷售渠道,讓更多人看到甲魚產業的廣闊前景。他也希望通過產業示范,帶動更多村民參與進來,共同讓這“小甲魚”游出鄉村振興的“大產業”。
(盧小妹 記者 劉鳳君 文/圖)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