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超研究所
“川超”的哨聲,不僅代表著四川省內足球聯賽的開局,更開啟了各地賽事文化、城市精神、風物人情、文旅產業“以智取勝”的系統性PK。它用一顆皮球的滾動,展開21市州聯動、錯位發展的現代文旅實踐。
不只做賽事的記錄者,更力圖成為這場賽事文化、城市精神、風物人情展示和文旅實踐的“解碼人”,天府新視界從即日起不定期推出“川超研究所”專欄特稿:循著線路探索,觀察一座座城市如何借賽事“出圈”,一種文旅新模式如何從“偶然聯動”變成“常態共贏”。這場由足球開啟的跨界綜合聯賽,每一個參與者都是主角,每一段探索都值得被看見。歡迎關注,也歡迎給我們點題。
今秋,“川超”各賽區戰鼓齊鳴。經過了第一輪賽事的洗禮,各隊實力已經是“偷偷藏不住”。成都、德陽、樂山這些一眼就很強的,進起球來如同砍瓜切菜。自貢、綿陽進入狀態慢點,平局的結果顯然與賽前預測不吻合。10月1日川南賽區烽煙再起,自貢隊4:0輕松拿下內江隊,算是給自己正了一下名。
國慶中秋“超長黃金周”,8天假期,“川超”進行兩輪18場比賽,隨便跟著哪支球隊走一圈,球迷都是“爽翻”“巴適得板”。
爭黃金“川超一哥”?爭的不是虛名,而是出線優先權。
首先,我們需要分析下,什么是“主場優勢”?
不要糾結黃金周假期目的地了,今年的四川給出了“最優解”,拿走不謝!這個黃金周,“川超”第二、三輪接踵而至,18場比賽鳴金開戰。第一輪,只有9個市州過了主場癮,黃金周正好成為“迎賓日”。
跟著“川超”去旅行,“主場優勢”并不只是一個足球話題。“主場優勢”除了球迷們拍痛的巴巴掌,還有美景美酒和美食,一不注意就讓客隊的球員和球迷們“酒不醉人人自醉”。更不用說黃金周最大贏家的南充,“背靠背”兩個主場之間,連起來有整整5天的“檔期”,閬中、西充統統安排起。
沒人能拒絕一座城市的熱血,如果有,就請他看一場“德比”。“德比戰”向來既精彩又火爆,踢得最拼,鬧得最兇。“川超”四大賽區劃片,使“德比戰”成為流水線產品:南充VS廣安,“光榮夢想德比”一觸即發;眉山VS樂山,“文化遺產德比”龍虎相爭;綿陽VS德陽,“工業之城德比”磨刀霍霍;瀘州VS自貢,“有酒有菜德比”熱情上桌……每一次比拼,都是對兩座城市內核的再解讀。
沒人能拒絕一座城市的鄉音,如果有,那憋憋是一個借口。“川超”對于球迷來說,有可能是娛樂,也可能是鄉愁,平時出門在外打拼慣了,說到回家總是在找借口——忙得很、搞不贏,而“川超”就是回家的不二理由,是一場難得的“老友記”。管你“弗蘭克”“查爾斯”,說不定,在球場上奔跑的10號,就是小學zua過你一腳的那位。
拼完主場拼戰術,戰術的比拼,又何止賽場?
“川超+文旅”組合出拳,門票“打骨折”,是主場城市的熱情。樂山,6塊6的球賽門票可享受峨眉山、樂山大佛景區半價優惠;女皇故里廣元更是大氣,將全部賽區的球迷都納入享受優惠的范圍;“甜蜜內江,票根作伴”串聯百余家餐飲企業。
“川超+服務”定制體驗,是積分榜之外的“誠意”。南充高坪區的裸眼3D大屏安排了,坐到下面就能get(獲得)球場同款的體驗;達州在州河大橋下立起10米LED巨屏;廣元招募了334名“川超”青年志愿者,提供路線引導、秩序維護、檢票、文明勸導等服務,為賽事保駕護航。
將本地最好的IP與“川超”綁定,是城市形象的再升級。“川超”雖是新星,但與本地資深IP絕非競爭關系,而是1加1大于2的共贏。科博會遇上“川超”,綿陽啟動熊貓消費節,解鎖雙節消費新體驗;達州用了一場盛大開幕式、一場主題煙花秀等“六個一”帶你縱享“巴風賨(cóng)韻、安逸達州”;眉山借足球賽事之東風,發出來自東坡故里的邀約……“川超”的令旗,讓大家心照不宣地共同壯大著“安逸四川”的門派聲威。
拼了外在拼內在,“川超一哥”最終還是拼肌肉。城市實力來秀一秀?
“川超”是一次城市管理能力的隨堂測試,球迷打分的那種。交通堵不堵,吃飯貴不貴,有沒有地方停車,都是“必考題”。不會怎么辦?邊干邊學唄!“參考答案”多的是。不能照抄,多琢磨,獲得高分的概率才更高,畢竟球迷是世界上最寬容的群體之一。達州主場開放了64個政府性公共停車場、共計1.6萬余個停車位,免費提供給遠道而來的球迷;綿陽市提供3萬余個免費停車位,24小時文旅服務熱線與志愿者團隊全程保障;雅安公交免費接駁服務暖心上線……他們已然搶跑,其他市州記得跟上。
從“單方發電”到“雙向奔赴”,拼的是球迷與城市“愛的能力”。廣元前腳倡議“共赴一場熱愛與文明的川超之約”,號召廣元球迷理性觀賽,彰顯主場風度,綿陽球迷反手就帶來“離場前自發清理看臺垃圾”的實際行動,就連廣元媒體都不禁贊嘆“這三分應該給綿陽球迷”。頂級的“超能力”,是讓真誠、友善、秩序、整潔等美好體驗成為一種常態。讓賽事期間的“超常表現”,沉淀為一座城市一以貫之的“日常氣質”。
無數人為一場比賽奔赴一座城,“川超”是激情、也是熱愛,是終點、更是起點。想要競爭“川超一哥”,并不需要千城一面,而是需要“一城一絕”。
或許這才是“川超”的底色。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