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0月23日電今年我國秋糧面積穩中有增,除局部受災外,大部分地區光溫水匹配較好,總體呈增產態勢。全年糧食產量有望再創歷史新高,連續9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
這是記者從23日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的消息。
據農業農村部農情調度,截至10月22日,全國秋糧已收81.3%。“從專家田間測產,各地實打實收的情況看,全國絕大部分省份是增產的,個別省份因災減產,有增有減,增的明顯比減的多,算大賬今年秋糧是增產年份。”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司長潘文博說。
據潘文博介紹,今年秋糧面積增加,奠定了秋糧增產基礎。預計今年秋糧面積13.1億畝,比上年增加了700多萬畝。其中有的是經濟作物改種糧食,有的是間套復種提高復種指數,有的是整改復耕,有的是增水增地種糧。“今年高產作物玉米面積增加也比較多,預計增加1300多萬畝,相應的雜糧雜豆等低產作物的面積就減了,這兩類作物畝產相差500斤左右。”
同時,大面積單產提升效果初顯。年初農業農村部啟動糧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今年重點在200個玉米大縣、100個大豆大縣整建制推進單產提升,從耕種管收、地種藥肥全環節找差距,采取綜合性解決方案。
據介紹,各地農業農村部門重點抓好玉米大豆的種植密度問題,選育耐密品種,配套高性能播種機,精準水肥調控,及時病蟲防控,加上中后期大面積實施了秋糧“一噴多促”,單產提升的效果明顯。
“專家測算,300個重點縣單產提升對糧食豐收的貢獻率達到了73%,這有效地對沖了洪澇、干旱等災害對糧食生產的影響。”潘文博說,今年的天氣總體是幫忙的,雖然局部災害較重,但多數主產區雨水調和、光熱充足,利于作物的生長發育和產量形成。
目前,北方秋收進入掃尾階段,南方晚稻、晚秋作物還沒有大面積收獲。農業農村部將指導各地根據作物成熟時間調度好機具,搶時搶晴收獲,及時烘干晾曬,確保顆粒歸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