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綿陽市劉文菊名校長工作室與江蘇省張家港市唐燕名校長工作室以線上形式聯合開展了以“基于大科學觀的小學課程育人探索與實踐”為主題的2025年春教研活動,通過跨區域協同創新,探索小學課程育人新路徑。
本次會議參與主體涵蓋川蘇兩地多領域教育工作者:包括綿陽市劉文菊名校長工作室全體成員及學員、安州區永盛學區全體語文教師、廣元市青川縣竹園與青溪學區全體語文教師,以及張家港市唐燕名校長工作室全體成員、張家港市云盤小學教育集團語文教師,形成了跨區域、多梯隊的專業研討矩陣。
此次活動設置課堂展示與專家引領兩大模塊,內容兼具學科實踐性與理論前瞻性。
課堂展示環節,來自江蘇、四川兩地的教師分別呈現了多學科教學實踐:江蘇省張家港市云盤小學教育集團教師團隊先后執教三年級語文《火燒云》(馮慧慧)、二年級語文《小毛蟲》(沙佳怡)、五年級語文《手指》(王嶸娟),通過文學文本解讀滲透科學思維與審美素養;三節課共同指向“觀察—思辨—實踐”的素養鏈條,印證大科學觀“學科無界,育人有核”的底層邏輯——當語文課堂滲透科學思維,小學課程正式從“知識拼盤”轉向“素養共生體”。
安州區“毛筆書法進課堂”課題組代敏老師執教三年級書法課《短撇》,將傳統文化傳承與學科育人目標深度融合,為跨學科課程設計提供了實踐樣本。書法教學以“試寫 - 觀察 - 再創作”為路徑,強調讓學生在實踐中自主發現漢字筆畫規律,這種模式突破傳統技法灌輸,回歸能力與審美素養培育本質,為學科教學中技能訓練與素養發展的融合,提供了可借鑒的實踐范式 。
綿陽市劉文菊名校長工作室領銜人劉文菊以《素養導向下的小學語文命題走向與課堂閱讀教學》為題開展專家講座,結合“大科學觀”課程理念,系統剖析核心素養培養與學科教學的結合路徑,為參會教師提供了從課堂實踐到評價改革的全鏈條專業指導。系統呈現基礎教育課程目標的演進脈絡,從“雙基”到“核心素養”的跨越,實質是教育邏輯從“學科本位”向“以人為本”的深層轉變。其對學生閱讀、思考、表達能力的聚焦,呼應了育人本質需求;結合“雙新”“雙減”闡釋教學改革方向,明確教師專業成長與教研創新的必要性。這場講座為理解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內涵與實踐路徑,提供了理論參照與行動指引,助力明晰教學改革中“為何變”與“如何變”的關鍵問題,將教研深度推向 “教學—評價”閉環。講座直面“雙減”后評價改革痛點,提出 “命題要呼應真實情境下的素養運用”:不再以單一知識點考核為核心,而是聚焦學生“用語文知識解決科學觀察、文化傳承等真實問題”的能力; 這一邏輯與課堂實踐中“觀察、思辨、創造”的能力培養形成呼應,構建起素養培養的完整生態——從課堂教學到命題評價,大科學觀推動小學教育實現“教—學—評”的系統性革新。
綿陽市劉文菊名校長工作室相關負責人表示,本次活動通過優質課例展示、跨區域經驗共享,打破地域壁壘,促進教育資源優化,為教育高質量發展注入跨區域協同動能,有效推動了小學課程育人模式的創新探索。
(周佳 黃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