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新聞網訊 (鄧勇)“小”物業關乎“大”民生,“小法庭”能釋放“大能量”。近年來,涪城區人民法院青義法庭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構建起人民調解、專職調解、特邀調解橫向全覆蓋的多元解紛新格局,積極融入基層社會治理,將大量物業矛盾化解在萌芽、消除在源頭。
為凝聚糾紛化解合力,青義法庭一方面邀請職能部門、行業協會、物業服務企業召開物業糾紛審判工作交流座談會,推動制定物業服務合同糾紛訴訟指引;對接社區、街道、房產企業,召開外墻脫落、房屋漏水、安裝充電樁、電梯廣告費歸屬等熱點焦點問題的處置協調會。另一方面定期向行業協會通報物業糾紛案件審理情況及特點,在反饋行業問題的同時制發司法建議,推動物業行業自律體系建設,促進糾紛源頭化解。此外,做實指導調解法定職能,推動構建多元解紛格局。
為提升小區居民法治意識,青義法庭堅持開展“家門口”式庭審,將庭審現場搬至群眾身邊,并主動到街道、社區及小區開展普法宣傳。2024年以來,已在萬達公館、陽光西雅圖等小區開展巡回審判12次,在工區社區開展物業典型案例普法宣講1次、其他普法宣傳8次,營造了良好法治環境,讓群眾切實感受到公平正義就在身邊。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