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情況】
2024年12月,投訴人D女士通過信訪向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綿陽金融監管分局反映:業務員夸大保險責任,隱瞞保險條款,未講解退保損失及現金價值,也沒有讓其體檢。
D女士訴求:要求保險公司全額退還所繳納保險費。
為有效化解投訴,保險公司隨即安排投訴處理人員對D女士投訴內容進行核查。經核查,涉訴保單的投保資料及回訪記錄均無不當之處 。
投訴處理中,保險公司了解到,該事件是D女士通過短視頻平臺發布的退保視頻而引發的信訪投訴。工作人員提醒投訴人可能陷入代理退保黑產的陷阱。輕信代理退保,將造成個人信息泄露、失去正常保障、資金損失、遭受詐騙等風險。D女士沉默片刻后,承認自己通過短視頻,與某咨詢公司聯系,被拉進群,群里面有自稱的專業人員教大家怎么退保,雙方簽訂了協議。若退保成功后,D女士將向對方支付退保金20%的服務費。了解事情經過后,工作人員建議D女士立即中斷與咨詢公司的聯系。D女士接受保險公司人員建議,立即退群并拉黑電話號碼,表示繼續繳納保險費。
【風險提示】
小編在此提醒廣大消費者:
1.非法金融活動包括但不限于非法集資、金融詐騙、虛假宣傳、非法放貸、地下錢莊等。這些活動往往披著高收益、低風險的外衣,實則暗藏巨大風險,不僅可能導致遭受巨額經濟損失,還可能破壞金融市場穩定,影響社會經濟的健康發展。
2.虛假投資理財:不法分子通過網絡社交平臺發布虛假的投資理財信息,以高額回報為誘餌,吸引投資者參與。投資者在投入資金后,往往無法獲得承諾的收益,甚至本金也難以收回。
3.偽造許可證:一些不具備金融業務資質的經營主體,通過偽造許可證方式騙取公眾信任,開展非法金融活動。
4.違規代理銷售:一些違規代理銷售類組織,通過收取高額代理費、索要私密信息、慫恿退舊買新等手段,誘導消費者購買所謂“高收益”理財產品,截留侵占消費者資金,或用于非法集資。
【防范措施】
1.增強風險意識:保持理性投資心態,提高信息甄別能力,不輕信高息誘惑,不盲目跟風投資。
2.核實機構資質:在參與金融活動前,務必核實相關機構是否具備合法經營資質,如查看營業執照、經營許可證等。
3.了解產品信息:對金融產品進行充分了解和風險評估,關注其收益與風險是否匹配,避免盲目投資。
4.保護個人信息:不隨意透露個人敏感信息,如身份證號、銀行卡號、密碼、驗證碼等,不隨意點擊不明鏈接,以防被不法分子利用。
5.及時舉報非法行為:一旦發現非法金融活動線索或自身權益受到侵害,應立即向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公安機關等部門舉報。
防范非法金融活動是每個金融消費者的責任和義務。中國人壽綿陽市分公司在此呼吁廣大客戶,共同提高警惕,增強自我保護能力,遠離非法金融活動的誘惑和陷阱。如果您對相關金融產品或服務有任何疑問,歡迎隨時向中國人壽綿陽市分公司咨詢,公司將竭誠為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