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綿陽科技城這片創新熱土上,藏著一座專為電子信息產品“把脈問診”的“產品醫院”——綿陽市電子信息產品檢驗檢測中試研發平臺。它由綿陽市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所(國家電器安全質量檢驗檢測中心)申報建設。
11月4日,記者走進該平臺實驗室,只見工程師正專注調試設備為企業樣品做能效測試,各類檢測儀器有序運轉,一派忙碌景象。

“咱們人可以去醫院做體檢,電子產品來到我們平臺也可以做‘體檢’,這兒就像一座‘產品醫院’。”綿陽市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所副所長王曉芳介紹,平臺檢測范圍覆蓋全場景需求:從市民常用的手機充電器安全性能,到智能家電的能效等級,再到工廠生產的工業設備全項質量驗證,均能提供專業的測試服務。

不僅如此,平臺還構建了全生命周期的產品質量服務體系,即無論是實驗室階段的技術驗證,還是量產各環節的質量摸底,平臺都能幫企業“挑毛病”“補短板”。

“不少企業遇到過研發樣品性能優越,但安全指標不過關的問題,往往因整改測試或認證測試走彎路、花冤枉錢。”王曉芳舉例,此前綿陽某企業研發產品面臨EMC(電磁兼容性)不達標問題。平臺接到需求后為其定制了“電磁兼容快速檢測方案”,聚焦關鍵部位,篩選核心測試項目,開放10米法電波(EMC)暗室,協同企業駐地開展整改與測試,大大縮短了其研發周期,并助力該企業快速拿到市場準入通行證。“這就是平臺的價值,既當‘創新加速器’,也做‘質量安全閥’。”

平臺服務對象覆蓋高校、科研院所及科技企業。相較于其他檢測機構,這座市級中試平臺的獨門優勢在于構建了從研發到生產的全周期定制化服務體系。
“如果企業開發了新產品,市面上又沒有對應的標準檢測方法,我們可以為其量身定制測試方案。”王曉芳說,平臺還可以將測試方案轉化為企業自己的標準,用標準賦能制造工藝優化與質量提升。
截至目前,平臺已助力數十家本地和外地企業解決產品研發、量產難題,輻射四川、廣東、山東等地區,間接帶動企業產值提升。

作為綿陽首批市級中試平臺,其對區域發展的意義不止于服務企業。“它像一塊‘磁石’,助力綿陽電子信息企業緊密集聚,形成上下游協同的產業生態;也像一座‘橋梁’,讓實驗室內的科研成果能更快與市場接軌,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產品。”王曉芳說,未來平臺將聚焦機器人、無人機等新質生產力,持續提升電磁兼容(EMC)、環境可靠性等核心技術能力與全鏈條服務體系,為綿陽電子信息產業向價值鏈高端攀升注入強勁動能。
記者:楊方彧,宋德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