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以文塑旅 以旅彰文
梓潼多業態融合助力文旅產業出彩出圈
兩彈城
日前,梓潼縣上榜“2024年全國縣域旅游發展潛力百佳縣”,由2023年首次入榜的93位,上升至89位。連續2年上榜以及排名提升背后,是梓潼探索出一條具有區域特色的文旅融合發展新路徑。
近年來,梓潼縣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旅游目的地建設為主線,持續打響“祈福七曲山·勵志兩彈城”品牌,全力推進“七曲山國家生態旅游示范區”“兩彈城紅色旅游融合發展示范區”建設,以文旅融合發展新成效助推經濟社會發展新跨越。
學習“兩彈一星”精神
挖掘科研潛能 打造全新研學平臺
今年暑期,梓潼縣新增兩處熱門“打卡”地。位于梓潼縣“兩彈城”的四川兩彈城博物館和航天科技館自對外開放以來,吸引各地學生前來研學旅行,探尋“兩彈一星”輝煌歷史,體驗航天科技魅力。
走進四川兩彈城博物館,逼真的“兩彈一星”模型、沉浸式的劇場演繹、翔實的文史資料讓人目不暇接。在講解員的帶領下,同學們認真聆聽“兩彈一星”的故事,深入理解“兩彈一星”精神內涵。“學校組織的這次夏令營研學活動,讓我了解到了很多先輩們的豐功偉績,被他們不畏艱辛、無私奉獻的精神所打動。”綿陽中學實驗學校學生陳洋說。
航天科技館
在航天科技館,體驗官身穿航天服,帶領同學們以航天員的身份開啟“探秘太空”之旅。聲光電、穹幕影院、軌道車……同學們在充滿科技感的互動體驗項目中學習航天知識,了解中國航天事業的輝煌歷程。
“通過這次研學活動,我深深感受到了祖國的日新月異以及科技的強大,科技帶給我們許多新鮮事物,改變著生活,讓我們不斷地去探索嘗試。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我們要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梓潼縣文昌中學學生辛明君說。
賡續和傳承“兩彈一星”精神內涵,四川兩彈城博物館和航天科技館既是生動的教材,也是按照“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要求而打造的精品公共文化服務場館之一,以其獨特的主題和豐富的研學內容,為青年學生提供了一個全新的學習平臺,激發他們的愛國熱情和學習動力。
了解航空知識
用活特色資源 豐富“紅色+”旅游業態
近年來,梓潼在保護好紅色資源的基礎上,全力推動“紅色資源+文旅”融合發展,讓紅色旅游“別樣紅”。
“兩彈城”是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舊址,王淦昌、鄧稼先等“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都曾在這里工作和生活過。上世紀60年代起,這里匯聚了上萬名科研工作者,他們隱姓埋名、默默奉獻,用青春和汗水創造了驚天動地的功勛偉業,這段歷史也鑄就了梓潼的紅色底色。
與“兩彈城”隔山相望的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院部專屬醫院——漢江醫院舊址,現在改造成“漢江韻”文化綜合園區,按照建筑外觀、整體保持原貌,室內根據建筑結構不同有效開發利用的原則,將舊址打造成紅色文化街區和研學旅游區,進一步豐富紅色旅游融合發展主題路線。
七曲山景區
在日前舉行的“弘揚‘兩彈一星’精神·助力科技自立自強”主題活動中,梓潼與北京、青海、甘肅、重慶、安徽的相關區縣,共同簽署了“兩彈一星”紅色文化傳承聯盟協議,通過聯盟平臺實現資源互通共享,共推“兩彈一星”紅色文化研學旅游高質量一體化協同發展。
“我們將做好紅色資源的挖掘和保護工作,豐富紅色旅游業態和產品,積極打造‘紅色+休閑康養’‘紅色+生態農業’‘紅色+非遺傳承’等旅游新業態、新模式,豐富紅色旅游體驗。”梓潼縣文廣旅局副局長楊小明說。
“兩彈一星”精神,不僅為國家鑄就了無可撼動的安全盾牌,也樹立起仰望不朽的精神豐碑。作為“兩彈一星”精神的重要承載地,梓潼見證過科技工作者篳路藍縷的往事,也成為傳承和弘揚“兩彈一星”精神的一方熱土。
兩彈城博物館和航天科技館
聚焦目標市場 推進全域旅游發展
文旅產業如何出新,文旅跨界如何出彩?近年來,梓潼探索出一條具有區域特色的文旅融合發展新路徑。
聚焦本地優勢旅游資源。梓潼從景區設施提質、內涵提升、管理提檔三方面,讓景區文物更安全、環境更亮眼、游客更舒心。七曲山、“兩彈城”兩個核心景區,投資12.9億元,煥新景區面貌。把文化作為景區的核心競爭力,精心打造“祈福七曲山勵志‘兩彈城’”文旅標識。積極探索“公司+”運行模式,分別設立七曲山旅游開發公司、“兩彈一星”文化公司和七曲山風景區管委會、四川兩彈城博物館。2023年,七曲山景區接待游客69.8萬人次,實現旅游直接收入1.2億元;兩彈城景區接待游客56.56萬人次,實現旅游直接收入6100余萬元。
文旅融合,也是與城市整體的融合。梓潼注重全域多元互動,不斷推動景城一體、農旅互融、山水相宜的跨界融合發展之路。把文旅元素融入城市建設,打造崇文廣場、文昌公園、七曲山收費站等梓潼新地標,讓群眾生活既有煙火氣也有小詩意。農耕文化與自然風光交融,創建潼江河谷、鴨鶴巖兩個AAA級旅游景區,描繪出“九曲潼江萬世糧倉”的和美鄉村畫卷。傳承發展“交樹交印”制度,成功打造全省首個林長制主題公園,積極推進水系連通水美鄉村建設,潼江河谷河湖公園被認定為四川省2023年度河湖公園。
如何讓文旅品牌走出綿陽,被更多人看見?梓潼的答案是,捕捉市場風向,用文藝精品、文創爆款、文旅風采解鎖文旅融合的“流量密碼”。依托鄉土文藝人才,編創《英雄·豐碑》等原創作品,先后在清華大學、湖南大學等高校演出300余場次;設計文創產品110余種,“邱小姐”等文創產品在綿陽“文化三推”系列活動中成功“出圈”。(胡莎莎 邱雨嫕 記者 劉曉東 文/圖)
編輯: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