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5月23日),《四川日報》頭版刊發文章《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動能,一季度經濟增速達8.5% 工業突圍“氣”動鹽亭》,聚焦綿陽鹽亭,通過天然氣的勘探和開發,探索工業發展新賽道,打好工業翻身仗。原文如下:
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動能,一季度經濟增速達8.5%
工業突圍“氣”動鹽亭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劉宏順 任紫鑫 綿陽觀察 郭超英
近日,綿陽市鹽亭縣黃甸鎮角70井增壓脫烴站,高聳的火炬塔上火苗“呼呼”上躥,直沖云端。跟著“躥”上云端的,是脫烴站的油氣產量。
“目前,我們已累計處理天然氣7.2億立方米,累計增壓外輸天然氣5.8億立方米。”角70井增壓脫烴站運維管理方、四川安匯油氣工程技術服務有限公司運維項目經理趙憲介紹,該項目于2023年5月建成,設計規模為日處理量195萬立方米。脫烴站投產后,短時間內便完成技改擴能工作,目前日處理能力達230萬立方米。
鹽亭縣因傳統丘區農業縣和嫘祖故里被外界熟知,“地下無礦產,地上無產業”是當地長期想要擺脫的“標簽”。探索工業發展新賽道,產業方向在哪?底氣何在?
2023年,中石油西南油氣田分公司在鹽亭縣大興回族鄉廣裕村部署的蓬深6井順利完鉆并成功固井,井深達9026米,刷新亞洲直井井深紀錄。據測算,鹽亭縣預估天然氣儲量達萬億立方米,是全省天然氣增儲上產主陣地之一。這為鹽亭產業結構轉型,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動能提供新機遇,工業翻身仗在當年見效。
數據顯示,去年鹽亭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17.2%,工業投資增長66.9%,分別居綿陽市第一位。今年一季度,鹽亭縣經濟增速達8.5%、居綿陽市第三位,創下歷史最好成績。其中,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繼續保持綿陽市縣域第一位,工業投資、技改投資增速持續位列綿陽市縣域第一方陣。
工業數據陡然上升的曲線,與天然氣的勘探和開發高度相關。“近3年我們新鉆氣井56口,是上個3年增量的11倍。”鹽亭縣工業和信息化局相關負責人介紹,2023年鹽亭天然氣產量達15.2億立方米,是2022年的兩倍,僅資源稅就實現翻番。
鹽亭縣產業發展目標緊盯天然氣化工全產業鏈。豐富的天然氣資源為產業發展提供充沛動能。在黃甸鎮角70井增壓脫烴站約10公里外,中石油在西南地區布局的首個全產業鏈處理廠——鹽亭天然氣處理廠正加足馬力建設。今后,經該廠處理后的天然氣,將輸出包括甲烷在內的7種產品,用于居民生活或作為下游廠家的生產原料。“設計天然氣年處理能力17億至21億立方米,其中甲烷約15億立方米。”西南油氣田重點地面工程建設項目部HSE(健康安全環保)副總監李安介紹,這里年產甲烷可供超100萬戶常規家庭一年使用,而處理后輸出的其他產品將在整個產業鏈發揮更為廣泛的作用。
“圍繞天然氣化工全產業鏈,我們正在申建省級化工園區。”鹽亭縣委副書記、縣長盧昊介紹,當地計劃以天然氣化工產業為主導,打造綠色化、智能化工業園區——巨龍化工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正爭分奪秒推進。
目前,已有10余個總投資超400億元的項目等待入園。盧昊說:“再有兩年,全縣的工業總產值必將破100億元,200億元也指日可待。”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