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12月3日城區8宗居住用地以16.37億元成功出讓后,12月11日,綿陽高新區(科技城直管區)出讓的一宗居住用地,經4家企業多達65輪的激烈競拍,最終由金和集團以1.64億元摘得。樓面價5143元/平方米,溢價率高達67.07%,創下我市近3年來土拍溢價率新高,多宗地塊連續出讓,熱度顯著提升,引得川內眾多企業紛紛關注綿陽市場。
在全國房地產市場土地出讓遇冷之時,如何創新土地出讓,成為各地亟需破解的問題。今年以來,我市根據市場供求關系變化調整供地結構、規劃條件,政策賦能多管齊下,積極引導房地產企業從追求規模擴張轉為專注項目品質,從解決“有沒有”轉向“好不好”,下大力氣建設安全舒適、綠色智慧的好房子,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高品質居住需求,有效提振土地市場信心,加快推動房地產從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變。
□記者 蘭建春
高溢價率拿地企業的信心來自哪里?
土地市場的活躍表明了企業對房地產市場的信心。信心從何而來?
這塊高溢價地塊位于高新區(科技城直管區)石橋鋪火炬二小南側,緊鄰火炬公園,學校、醫院、菜市場等配套齊全,生活便利,加上1.2的低密度板塊,在目前市面上算是稀缺地塊。競拍當天,吸引了金和、邦泰、文泉、圣鼎4家民企舉牌競價。
12月16日,寒冬里陽光和煦,金和集團總經理鄭蓉再次來到地塊現場查看,此前,公司高層團隊一直抓緊在成都考察洽談設計方,目的就是要選擇最合適的優質設計公司,做符合綿陽市場預期的高品質第四代建筑。
鄭蓉告訴記者,除了地塊本身質量,企業的信心還來自三方面。首先是綿陽良好的發展勢頭、有效的產業支撐、對人才的吸引力等,看好城市的發展。二是政策和規劃的優化調整,充分尊重市場需求,如在供給端,出臺《綿陽市城市規劃管理技術規定》,優化調整規劃指標等,積極引導企業精準瞄準改善型住房等需求,建造人民需要的好房子;在需求端,出臺系列樓市激勵措施,如購房消費券、各種人才安居補助、以舊換新補助以及保障購房入學需求等,政策“組合拳”齊發,加快提振信心。三是企業自身優勢,金和不搞“高周轉”,開發的樓盤穩扎穩打有保障。從原材料到開發建設再到后期管理,企業擁有自己的全產業鏈體系,能全流程把控住宅品質,同時也有成本優勢。
土地拍賣如何找準破局的關鍵點?
從近期的數據來看,當前綿陽住宅用地市場整體趨穩向好,優勢區域、優質地塊熱度顯著提升,但也存在區位分化冷熱不均的情況。為此,在實踐中,市自然資源和規劃部門根據市場供求關系新變化,加強規劃資源統籌,強化精準市場調控,優化營商環境,加快探索形成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實踐做法。
以金和摘得的地塊為例,地塊所在的綿陽科技城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打破傳統供地模式,以好房子為導向,把準“人民需要什么,市場需求什么”核心,前置土地出讓供應環節,探索“市場+區位+指標+服務”土地出讓新模式。
在政策優化上,持續完善標準。系統梳理不利于改善型住房建設的10余項標準,如將住宅用地容積率上限由5.0降至3.0、標準層單倍計容層高由3.3米提高至3.6米、鼓勵住宅建筑首層架空且不計容、符合規定的空中花園等不計容、優化車位配比和商住比等,積極探索低密度、低容積率或高贈送比的四代建筑等高品質住宅試點。隨著調整力度不斷加大,政策效應逐漸顯現。
在規劃審批上,在全市率先向市政府申請將中心城區范圍內詳細規劃優化審批權和勘誤權,委托市轄區政府、園區管委會行使,提升審批效率。
在優質地塊挖掘上,從“控制型規劃”向“治理型規劃”轉變,科學規劃增量優質住宅用地布局,精準包裝優質地塊并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合理確定土地供應規模、時序和結構。在住宅用地出讓前,從原來批次集中供地,調整為逐宗分析研判地塊市場需求,變“批發”為“零售”,成熟一宗出讓一宗。
在強化服務上,聚焦企業和群眾“少跑路”等問題,出臺了重大項目建設手續容缺預審辦法。供地前就主動為意向企業提供規劃條件,指導方案設計,將拿地前的“等待期”變成項目推進的“加速期”,成交后,允許企業預審規劃方案,在全市率先做到“交地即開工”“拍地即進場”“交地即交證”,通過系列保姆式服務,讓房企吃下“定心丸”。
據綿陽科技城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相關負責人透露,目前,已有多家房企表達出在高新區(科技城直管區)拿地的意愿濃厚,預計明年上半年轄區土地出讓收入有望突破10億元。
編輯: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