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正在挑選附子
綿陽新聞網訊 近年來,江油市充分發揮獨特的中藥材優勢,強化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推進優質中醫醫療資源下沉,助力全市中醫藥事業高質量發展。
“李醫生,你今天的號掛滿了,可以加號嗎?……”“別急,給你加個號!”12月4日一大早,江油市中醫醫院兒科主任李洪斌的診室里,擠滿了前來就診的患兒及家屬,李洪斌正忙著給患者診斷治療。
家住楓順鄉的陽陽是一位腎病綜合征患兒,媽媽因患尿毒癥去世,爸爸常年在外務工,全靠奶奶照顧。在了解到陽陽的病情后,李洪斌為其制訂了詳細的治療方案,多次到陽陽家問診,送藥上門,在他的精心治療下,陽陽的病情得到極大改善。“多虧了李醫生的精心治療,要不然都不知道怎么辦了!”陽陽的奶奶激動地說。
推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讓偏遠山區的孩子和城區孩子享受到同等的醫療服務。因此,李醫生利用周末時間帶領團隊下鄉義診,幫助基層衛生院提升中醫服務水平。自該項工作開展以來,李洪斌已指導各鄉鎮衛生院及村衛生室,開展包括杵針、小兒推拿、耳穴埋豆等中醫適宜技術7項,指導規范建設兒科門診4個,師承帶教3人,舉辦學術講座12次。
“小時候,家里就有長輩從事中醫工作,我選擇這份工作,就是希望能像父輩一樣解除患者痛苦。”李洪斌分享了自己與中醫的不解之緣。如今,李洪斌在中醫崗位上已默默耕耘了18年,從中醫師到副主任中醫師,再到兒科專家、兒科主任、江油市名中醫,他始終不忘初心,致力于傳承中醫藥文化,讓中醫藥發展成果惠及更多群眾。
推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如果說中醫藥人才是“強心針”,那么中藥材便是“助推器”。
聞名全國的道地藥材“江油附子”被國家質檢總局批準為地理標志產品,是全國唯一同一品種在同一地區既擁有GAP認證,又擁有GMP認證的產地。作為傳統道地附子產區,江油有著1300多年的栽培歷史,產出的附子有效成分和功效居全國之首,是著名川產道地藥材。
坐落在大康鎮舊縣村的江油市鑫生附子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是一家集培育、種植、加工、銷售為一體的全產業鏈專業合作社,談起附子種植,合作社理事長王德金感觸頗深,“從幼苗到成熟,在附子的整個栽培管理中,每一道工序都很重要,只有原材料的品質提升了,產品質量才上得去。”
近年來,江油市采取積極措施,在中藥材栽培、加工、經營等方面推陳出新,與各科研院校建立合作關系,持續開展附子新品種選育技術攻關,持續提升江油中藥材產品品質。
“我們選育了26個品種,與綿陽農科院、西南科技大學共同研發的綿附1號、川附2號獲得了品種認定書。使用本地繁育的種子,在種源基地就能拔除病株,從而達到增產提質的效果。”王德金說。
截至目前,江油全市附子年產值已突破1億元,2025年預計種植突破1萬畝,產值達2億元以上。產業鏈、創新鏈、價值鏈的不斷延伸,讓以江油附子為主的中藥材產業在健康江油建設中彰顯獨特優勢,發揮最大價值。(邱怡文/圖)
編輯: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