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被譽為鳥中“大熊貓”的中華秋沙鴨,在江油涪江水域現身。
記者跟隨觀鳥愛好者們來到了涪江水域,在一處水質清澈、水草豐茂的河段,觀鳥愛好者尚召楊發現了一只外形獨特、羽色艷麗的鳥類正在覓食、嬉戲。通過高倍單筒望遠鏡觀測,該水鳥頭部有羽冠,嘴長而窄,呈桔紅色,兩脅和胸側有黑色鱗狀斑,經鑒定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秋沙鴨。
據了解,中華秋沙鴨為鴨科秋沙鴨屬動物,是1000萬年前冰川期的幸存者,為我國特有稀有鳥類,屬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有“鳥中大熊貓”之稱。中華秋沙鴨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其主要分布于西伯利亞以及中國內地的黑龍江、吉林、河北、長江以南等地。
據綿陽愛鳥協會理事劉天翔反映,最近,在一個觀鳥愛好者群里,有人在江油涪江水域拍到了疑似中華秋沙鴨的水鳥。經專家反復鑒定,確認是4只雌性結伴的中華秋沙鴨過境遷徙越冬。據該協會多年來調查,在此之前,綿陽境內只有3只中華秋沙鴨過境的記錄。
據悉,中華秋沙鴨對棲息環境的要求極為苛刻,只生活在水質清澈、食物豐富的水域,是淡水生態系統中的旗艦物種,也是重要的環境指示物種。近年來,江油大力開展河流治理、濕地保護、生態修復等工作,使得轄區內的水質得到了顯著提升,中華沙秋鴨、角鸊鷉、白鷺等珍稀動物和保護動物紛紛現身,也讓江油的水生生物資源日益豐富。
近年來,各種珍稀鳥類頻頻拜訪或落戶城市,觀鳥、親鳥成為市民的一種休閑娛樂方式。如何文明觀鳥、親鳥?劉天翔呼吁——
大家在與野生鳥類相處的時候,請要保持一定的距離。不要盲目投喂野生鳥類,以免影響其自行采食習性。尤其是像中華秋沙鴨或者角鸊鷉這樣的敏感性鳥類,可以用望遠鏡觀看,或者用長焦距相機鏡頭去拍攝。但不要去追趕,更不能發生打擊、獵殺等違法犯罪行為。
(涪江觀察記者 陳元松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