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時節,江油楓順鄉的楓香林漸次由綠泛紅,觀賞紅葉的絕佳時期已然來臨,楓順紅葉成為熱門“網紅景致”,各地游客紛至沓來,當地特色“民宿”也如雨后春筍般涌現,與紅葉美景相互映襯,成為鄉村旅游的精妙之筆。
日前,記者驅車深入楓順鄉探尋民宿產業從萌芽到茁壯、從粗放到精致的蛻變歷程。
紅葉幽處煙火人家 游客心馳“桃源生活”
楓順鄉位于我市東北角,屬高山地形,最高海拔達2356米,與平武縣、廣元市青川縣交界,借京昆高速、中雁公路與“江油北部旅游換線”相連。其森林覆蓋率超90%,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天然楓香林規模頗為可觀。每至深秋,蔥郁的楓香林變為金黃與猩紅交織之態,仿若燃燒的火海。
記者穿越老楓順鄉場鎮,前往小院村古楓香樹林。極目遠眺,楓順并非僅有單一紅葉,而是紅楓與金黃銀杏、赭色青杠及其他各色喬木、灌木交織的五彩斑斕水粉圖,氣勢恢宏。
沿途游客眾多,歡聲笑語不斷。來自江油城區的楊女士興奮地說:“這里宛如奇幻仙境,若能入住民宿,真可謂盡享桃源生活!”
沿著蜿蜒村道前行,一片廣袤的古楓香樹林映入眼簾。記者仰望,只見參天古楓巍峨挺立,蔽日的樹冠似火般明艷,需兩三人合抱的樹干布滿苔蘚與藤蘿,默默訴說著歲月的悠長。
這片古楓香林是當地紅葉觀光核心區,保存完整、規模宏大且樹齡逾百年的楓香樹眾多,已被立碑保護。此外,小壩村也是紅楓觀賞集中地,玄帝巖、窄卡子、磨河壩等地是絕佳觀景點。
在小院村古楓香林觀光核心區邊緣,一幢被楓葉環抱的農舍如絕美油畫。一群來自綿陽的游客圍坐院壩,大快朵頤。其中張女士夾起臘肉夸贊:“此地賞紅葉愜意,飯菜更是可口!”
主婦董進彩年屆六十,與老伴經營農家樂數年。她講道:“每年11月初楓葉變紅,家家戶戶便籌備迎客,綿陽、成都等地游客提前訂餐,持續一月有余。我家平日接待三四桌客人,周末和假期七八桌不止,菜品有香腸、老臘肉、土雞等。”
經初步統計,在楓順鄉紅葉觀光集中區域及周邊觀景點附近,類似董進彩家這樣有接待規模的住戶不少于60戶。
激活集體閑置資源 打造民宿“全新樣板”
在楓順鄉六合村葉家溝,“秋水恬園”民宿如明珠鑲嵌于大山裙擺。主人石全菊曾在外闖蕩,兩年前返鄉利用閑置老宅打造民宿,今年盛夏試營業,吸引眾多消夏避暑游客。如今其主要客源是賞紅葉的游客,生意火爆。石全菊稱:“我家民宿可四季迎客,能提供食宿、山貨選購,還可線上線下預訂。”
老楓順鄉場口的“天元酒家”由劉天益的外營餐館改擴建而成。記者在其樓上陽臺,可觀古老集鎮與群山美景。作為老鷹茶制作技藝傳承人,劉天益表示:入住游客可享受實惠食宿、免費品茶并參與制作體驗。
近年來,楓順鄉緊扣“兩項改革”后半篇文章要求,積極探索激活村集體閑置資產,打造特色民宿“全新樣板”。“清花溪云宿”便是典范,由清花村集體籌資208萬元改造原村委會閑置辦公用房而成,租賃給第三方公司運營,年收租金充實集體經濟。它占地面積約180平方米,有16個獨立房間,能容納40人,集住宿、餐飲、研學、體驗、娛樂等多元功能于一體,預估年收益可達10萬元。
隨后跟進的項目,是小壩村盤活閑置資產打造的旅游集散中心,以及老楓順鄉政府閑置資產改造的露營基地與接待中心,建成后均通過公開招標交由第三方公司租賃經營,并計劃開展結合老鷹茶制作技藝的研學活動。
“我們在鄉村旅游發展之路上,仍有漫漫長路要走!”楓順鄉黨委副書記邱宇說道。全鄉現有近20家中高檔次民宿,有本地人士改造老宅而成的特色民宿,也有鄉、村組織盤活資產與第三方聯建聯營的“升級版”民宿。
經營民宿頗具挑戰,邱宇介紹,楓順鄉政府組織民宿經營業主到多地學習取經,動員從業人員參加“民宿管家”培訓,明確各方責權利,做好宣傳推廣與活動舉辦。
邱宇表示,下一步,楓順鄉將人工繁育楓香樹苗擴大紅楓景觀規模,爭取資金保護修繕吉安村古村落,傳承保護老鷹茶制作技藝并引進第三方做大做強,響應養老政策盤活閑置校舍發展康養產業。
江油市結合鄉村振興提出龍門山生態賦能片區綜合發展戰略,楓順鄉憑借生態資源與四季景觀特色,堅持農林文旅融合,提升旅游知名度,推動鄉村旅游升級。但正如邱宇所言,推進楓順鄉全域、全民、全業、全季旅游的可持續發展,仍需不懈探索與努力。(記者 陳元松)

編輯: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