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24綿陽環保世紀行采訪團一行先后前往涪城區城廂街道、科技城新區創業園街道、游仙區石馬鎮、北川羌族自治縣石椅村、游仙區魏城鎮鐵爐村等地,實地探訪綿陽市城鄉環境綜合提質三年行動實施情況、農文旅融合發展狀況及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成效。
在涪城區城廂街道,小小的口袋公園坐落在居民點中,小型羽毛球場、智慧驛站、生活垃圾處理點等設施一應俱全,生活基礎設施的配備讓周圍社區居民的生活環境得到了極大改善。在城鄉環境綜合提質三年行動中,城廂街道通過日常化開展“治臟、潔面、清腸”等專項行動,建立月檢查、季通報的評比工作機制,引導居民主動參與并支持環境提質工作,讓居民的幸福感和滿意度不斷攀升。
“下一步,我們將堅持以大改造助力大提升,以小切口推動大轉變,進一步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涪城區城廂街道辦事處副主任李東洋說。
科技城新區創業園街道是“科技賦能打造智慧環保街區”,街道充分發揮科技優勢,利用智能監控系統,配備無人駕駛垃圾清運車,對街道環境衛生、市容秩序進行實時監測。同時,還利用人才公園休閑長廊,打造了市民家門口的垃圾分類“科普館”,力爭讓街道成為一個綠色、智慧、宜居的現代化街區。
科技城新區創業園街道辦事處副主任羊紅梅告訴記者,街道還打造了“垃圾分類變廢為寶”的主題教育基地,讓居民沉浸式參與到環境衛生的日常維護,形成共建共享美好家園的良好氛圍。
游仙區石馬鎮,在城鄉環境提質行動中,主要以拆遷區域、安置小區環境為整治重點,堅持環境優化與產業發展相結合,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和城市化進程,引導全民參與環境治理,打造美麗宜居的石馬名片。
“針對拆遷區域建筑垃圾,我們進行了全覆蓋處置,并針對貫穿場鎮7。6公里的科技城快速通道,對全線進行了公園式提升,此外,還大力建設綠道、廣場、污水管網改造等,進一步提升宜居生態環境。”游仙區石馬鎮黨委副書記、鎮長蘇裕腱介紹。
見證了城市環境治理新風貌,就少不了鄉鎮的淳樸和農文旅融合發展,繪就出的鄉村振興畫卷。當采訪團來到北川羌族自治縣石椅村,在這里,看到了石椅村借助其獨特的自然風光與羌族文化底蘊,在城鄉環境治理的基礎上大力發展農文旅融合項目。
當地通過改善村莊基礎設施,提升旅游接待能力,打造了一批具有羌族特色的民宿、農家樂。同時,深入挖掘羌族民俗文化,開發民俗體驗活動、非遺展示項目等,極大地豐富了文旅市場的產品供給,實現農民增收致富。“我們將以城鄉環境綜合提質行動為抓手,持續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整治,讓我們的村更美,讓我們的群眾生活更幸福。”曲山鎮黨委副書記張源說。
在推進產村融合和農文旅融合方面,游仙區魏城鎮鐵爐村是綿陽市鄉鎮中比較優秀的代表之一,“土屋民宿+民俗體驗+鄉村旅游”的發展模式,讓鐵爐村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道路。建設的法治文化廣場、法治小院,日常化開展法治宣傳活動,提升了村民的法律意識和法治素養。如今的鐵爐村環境美,鄉風文明,鄰里和諧,成為令人向往的和美鄉村。
從城市街道到鄉鎮村落,近年來,綿陽各地在環境綜合提質、農文旅融合、和美鄉村建設等方面都取得了豐碩成果,“新”與“綠”已經成為衡量綿陽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指標,綿陽人民無數次見證了綿陽速度和溫度,參與、推動并共享這座城市的拔節生長。(記者 鄭金容 楊沐琪)

編輯: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