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以監督為尺 讓路肩歸位
“量”好群眾“暖心路”
□記者 曾晨
鄉村路,一頭連著經濟發展,一頭連著百姓幸福。
今年3月,江油市大堰鎮集賢村與開鳳村的多條機耕道完成整修,村組硬化道路橫貫村落之間,路面平坦、干凈整潔。
道路通了,本是件便民利民的好事,然而村民卻一臉愁容,紛紛吐槽:“通了又像沒通,這樣的機耕道應該叫‘打折路’。”
新修道路成了群眾的新“堵點”,這是咋回事?集賢村村民王大哥介紹,機耕道太過狹窄,沒有預留路肩,平日里無法錯車,農用作業機械更是不便通行。“開個車提心吊膽,生怕對面來車,關鍵是干活還得靠我們肩挑背扛,太不方便了!”
機耕道的寬度“打了折”,給村民出行和勞作帶來了困擾,還存在安全隱患。王大哥說:“之前因為不好錯車,我騎三輪車還摔了一跤。”5月中旬,他通過“有事找紀檢·您說我監督”向江油市紀委監委工作人員反映了“打折路”的具體情況,希望江油市紀委監委能讓這條“揪心路”真正成為“暖心路”。
隨后,江油市紀委監委工作人員前往現場了解情況,發現該機耕道屬于高標準農田建設中的配套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標準的機耕道是由路基、路面、路肩等共同組成,然而該機耕道水泥路面雖按工期修建完成,但卻只有個別地方修建了路肩。
通過進一步查閱相關資料后發現,該項目早已于3月就竣工并投入使用,機耕道及路肩顯示完工,工程監理也出具了相關驗收合格報告,這明顯與現場核實情況不符。
30公分的路肩雖不起眼,卻是保障機耕道暢通、守護群眾“腳下安全”不容忽視的細節。
經核查,工程監理在項目建設過程中未認真履行職責,僅看見修好的部分路肩就出具了驗收報告。在江油市紀委監委的督促下,相關責任單位明確時間表,推動機耕道路肩加快施工,村紀委也召開“清風夜話”壩壩會向村民進行了通報。目前,機耕道整改已完成,緩解了村民出行和機械通行的問題。
以監督為尺,讓“小路肩”成功歸位,這是江油市紀委監委“量”好群眾“暖心路”,推動高標準農田建設的一次具體實踐。
近年來,江油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高標準農田等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將其作為保障糧食生產安全、推進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的基礎性和戰略性任務來抓。自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整治以來,江油市紀委監委跟進監督,緊盯糧食安全這一“國之大者”,聚焦立項審批、招標采購、施工建設、竣工驗收、資金使用等關鍵環節,深化“室組地”聯動監督機制,加大對項目實施“全過程”監督檢查和抽查跟進力度,督促業主單位做到底數清、責任實,全面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質量監管。
與此同時,江油市紀委監委還督促職能部門全面起底審計監督、財政監督、群眾來信來訪等方面的問題,建立重要問題追溯機制,已對2020年以來江油市8個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進行全面排查,發現規劃設計執行不準、質量建設標準不嚴等問題60余個,立案13件13人。
不久前,一面寫著“愛田護路保糧倉,真抓實干解民憂”的錦旗送到了江油市紀委監委,大堰鎮集賢村與開鳳村的村民們為新增路肩、暢通無阻的機耕道點贊。
修的是道路,暖的是民心,促的是發展。暢通的機耕道成為了大堰鎮助推高標準農田建設的“快車道”。
“這面錦旗代表了群眾對我們工作的肯定,更代表了紀檢干部肩上沉甸甸的責任。民生無小事,今后我們將進一步聚焦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主動監督、靠前監督,推動解決好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努力把工作做到群眾心坎上。”江油市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說。
編輯: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