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是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綠色金融”作為建設金融強國的“五篇大文章”之一,已成為金融機構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實現“雙碳”目標和綠色轉型的重要途徑。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指出“金融要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高質量服務”,為做好新時期綠色金融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
新征程賦予新使命,全市各金融機構在綿陽市財政局、中國人民銀行綿陽市分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綿陽金融監管分局指導下,通過監管方式、監管邏輯創新突破,推動工作思維、工作方式轉變、持續加大對綠色經濟、低碳經濟、循環經濟的支持力度,助力綿陽生態發展和經濟發展協同共進,為綿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金融力量。
統籌謀劃,方能構筑綠色金融新體系。綿陽市財政局通過強化頂層設計,健全體制機制,推進跨部門、跨條線綠色金融建設,形成綠色金融發展合力,依托我市資源稟賦,探索地區綠色金融高質量發展的有效路徑,推動開展綠色金融改革創新。發揮財政資金引導激勵作用,出臺財政金融互動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政策措施,推動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支持綠色低碳發展。
守正創新,才能激活綠色發展新動能。為此,中國人民銀行綿陽市分行乘勢而上、先立后破,做實綠色金融。目前,綿陽已建成1488家綠色工廠、104家綠色工業園區,其中國家級綠色工業園區2個。綿陽市分行充分發揮現有資源優勢,推動綠色金融創新實踐,累計辦理“川碳快貼”32.94億元、碳減排支持工具1.72億元;推動城區法人金融機構環境信息披露全覆;鼓勵金融機構圍繞碳排放權、排污權等開發數字人民幣綠色票據貼現、“環保貸”等特色信貸產品,已累計投放“環保貸”2.4億元;目前正推動綿商行充分發揮赤道銀行作用,開展“海綿貸”等專項綠色信貸產品創新。
穩中求進,定能推動筑牢地方綠色產業。作為中國唯一科技城,綿陽在綠色金融高質量發展方面有明顯的比較優勢。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綿陽金融監管分局依托綿陽特有優勢,持續拓寬服務領域,以助力綠色農業發展為目標,服務“生態美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將低碳轉型戰略作為投融資結構調整的重要切入點,加大新能源、綠色農業、綠色交通、節能環保、清潔生產等綠色產業融資投放,持續加大對節能環保、清潔生產、生態環境、基礎設施綠色升級等領域支持力度,全市綠色貸款余額406.32億元,同比增長71.44%。
未來,綿陽金融監管部門還將繼續堅定不移地走好綠色金融發展之路,不斷探索創新,持續加大對綿陽綠色產業的信貸支持力度,以金融之力在助力綿陽地方經濟建設中繪就更加絢麗的綠色畫卷。
(涪江觀察記者 鄧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