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第十二屆中國(綿陽)科技城國際科技博覽會成果發布會舉行。
本屆科博會堅持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來川視察重要指示精神,以“科創引領·新質轉化·開放合作”為主題,搭建科技交流平臺,創新市場化辦展模式,190余家國際國內科技創新領域知名機構參展參會。
縱觀本屆科博會,勇于創新、主題鮮明、亮點紛呈、成果顯著——
展會運作市場化 以“三個首次”開啟新篇章
首次實行“政府支持、市場運作、社會參與”的辦會機制,鏈接政府、市場、協會、企業優勢資源參與大會籌備;
首次系統性設計打造科博會主題IP體系,推出會徽、“科寶”手辦、紀念幣等文創產品,并引發熱烈反響;
首次市場化配套舉辦航空航天國防科技展,受到廣大群眾廣泛關注,網絡售票24小時即突破8萬張,截至11月10日已售票35萬余張。
展覽展示專業化 “高精尖”創新成果齊亮相
瞄準“高精尖”。量子通信、九章計算機、行星際閃爍監測望遠鏡、愛因斯坦探針空間科學衛星、“探索二號”科考船等大批“國之重器”齊亮相,人工智能、電子信息和航空航天等前沿技術成為展會焦點;圍繞國家重點研發項目,組織中關村、上海、揚州、廈門等創新型城市和國家級高新區,集中展示國家推進科技自立自強和區域協同創新的新舉措新成果。
唱好“重頭戲”。圍繞中國(綿陽)科技城建設的“國家戰略”,以及“科技立市”的“綿陽實踐”,將在綿院所并入科技城進行集中展示,逐項展示打造涪江實驗室、云上大學城、云上科技城、光子技術研究院、先進技術研究院等科技創新舉措和成果轉化案例,全面呈現綿陽在凝聚戰略科技力量、打造創新轉化平臺、提升產業創新能級等方面的顯著成效。
注重“接地氣”。全面推動展覽展示市場化轉型升級,組織國防軍工專題展,組織月壤、馬里亞納海溝深海水、嫦娥五號月面旗等珍貴實物開展全民國防教育,增強觀眾體驗感。在展館周邊配套設置停車區、餐飲區、休憩區,提前發布出行指南,提供保姆式觀展服務,切實增強惠民性。截至11月10日,現場觀展人數超過12萬人次。
產業合作系統化 同期舉行“1+6+N”系列活動
省市聯動舉辦“1”場“投資四川”專題推介,綿陽與遂寧、眉山等兄弟市州同場推介、一展風采,現場集中簽約68個產業投資項目、總投資超680億元。瞄準智能機器人、航空航天等產業新賽道,密集組織“6”場投資懇談活動,發布先進飛行控制系統、成飛運輸設備等產業化成果15項,促成簽署產業鏈供應鏈合作協議11項,加速推動綿陽重點戰略性新興產業建圈強鏈。聚焦活動籌辦時間維度,全流程、全周期組織“N”場考察對接、投資促進活動,開展專題考察40余批次、洽談對接100余場次,基本實現參會客商全覆蓋。
通過“1+6+N”系列活動,促進最新科技與高新產業、優質投資與高質量發展“雙向奔赴”,有力推動客商資源轉化為項目資源,形成企業引進來、客商請過來、項目落下來、產業建起來的發展大格局。
氛圍營造科技化 全方位展現科技城獨特魅力
圍繞人工智能這一主題,在多個場景采取多種形式植入科技元素。在開幕式上,運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復原“數字人鄧稼先”并實現跨時空對話,并依托深度學習、圖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等技術,采用裸眼3D、全息投影等方式打造虛擬現實舞臺,呈現一場精彩絕倫的視覺盛宴。在展館,利用XR、8K+VR等技術,設置沉浸式體驗區域,進一步增強互動性和參與性。在展館周邊,投放迎賓機器人、警用無人機、巡邏機器狗,打造AI幻影步道、AI中醫問診、快遞無人機、無人配送車等科技場景,并在夜間開展無人機飛行表演。在交通要道,投用移動警務融合通信系統、無人警車,開行多輛無人駕駛公交車,開展智慧交通引導服務。
通過將科技元素融入細節,打造了一批以人工智能為特色的應用場景,不僅增強了科博會的智能化、科技感,也讓廣大嘉賓和游客感受到了更多的互動性、趣味性。
宣傳推廣品牌化 以會提升城市品牌知名度
本屆科博會全方位呈現、科技城發展多角度展示,先后舉辦新聞發布會、媒體線下沙龍,吸引百余家媒體平臺260余名媒體記者、自媒體人士蒞綿赴會,全平臺推出新聞稿件1200余篇(條)。
科博會期間,央視總臺、新華社、人民日報、經濟日報、科技日報、光明日報、中國新聞社等中央主流媒體廣泛關注,四川日報、四川廣播電視臺、重慶日報等省級主流媒體深度觀察以及港臺媒體紛紛報道。與此同時,網絡推廣精彩紛呈,微博話題“科博會秀硬核綿陽”閱讀達3927.2萬,抖音話題“綿陽科博會太酷了”播放超6151.5萬次。
因科技而興、因創新而盛。讓我們相約四川、相聚綿陽,第十三屆科博會不見不散。
(記者 尹秦 楊方彧 宋德平)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