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聲
又一個金秋,又一年盛會。
第十二屆中國(綿陽)科技城國際科技博覽會籌備工作,已進入最后沖刺階段。
風起科技城,領潮向“新”力。本屆科博會以“科創引領·新質轉化·開放合作”為主題,是觀瞻新質生產力最新趨勢的風向標。科技創新的“頂流”和“新勢力”同臺競技,將為激活新動能、找到新賽道、跑出加速度帶來更多啟示。
愛因斯坦探針空間科學衛星、“探索二號”科考船、九章計算機、新一代國產龍芯CPU等眾多重磅展品將一展風采,長虹、九洲、京東方、惠科等一批綿陽的行業領軍企業也將拿出自家“撒手锏”。新產品、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集中亮相,“新”潮澎湃的科博會猶如一扇窗口,零距離解鎖全球各地行業發展的最前沿動態。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深化科技體制改革”作出系統部署,省委十二屆六次全會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部署進行細化具體化,為推進科技體制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路徑方向。在此背景下,一年一度的科博會,將為培育新質生產力打開新視野,為開放合作架起新橋梁。
回首來路,氣象崢嶸。從2013年首次舉辦,科博會已經走過了11屆。梳理科博會的發展史不難發現,每屆展會主題詞雖有微調,“不變”的是“創新”兩字始終如一。從起步到蝶變,國際化、市場化、專業化、數字化水平全面提升,展現著科技城創新發展的蓬勃生機、如虹氣勢。
“變”的是與時俱進的辦會機制。今年,科博會首次全面實行市場化辦會,充分發揮市場這只“無形之手”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將更多主動權交到企業手中。這一改變,不僅吸引各種要素聚集,提升企業的參與感和產品曝光度,也給予了其更加充沛的發展活力,豐富了大會的專業性和實用性,是凝聚創新力量、匯聚創新資源、深化創新合作、推動創新轉化的關鍵所在。
“變”的是不斷落地開花的產業項目。細數一組組“科博會數據”,“量”的增長蘊含著“質”的提升與“勢”的躍遷。以“科技創新”開辟新賽道,以“成果轉化”匯聚新資源,以“產業促進”塑造新動能,歷屆科博會無一不著眼于為科技交流合作提供舞臺。前十一屆科博會累計吸引65個(非重復統計)國家和地區、800多家境外知名企業參展參會,集中簽約產業項目3600余個、簽約金額超萬億元。越來越多的參展商變投資商,創新科技變創新市場,“以科興會、以會促產、科產一體”的良性互動正逐漸形成。
初心“不變”,“變”的是不斷擴大的朋友圈。一部科博會的歷史,就是綿陽不斷擴大對外開放的歷史。作為國際性行業盛會,十一年科博會拔節生長,年年如約而至,為它而來的,既有“頭回客”、也有“回頭客”。以本屆展會為例,將廣泛邀請“一帶一路”沿線等國家展團和企業組團參展,外國駐蓉渝昆總領事館、國際友城代表等參會;同期舉行涪江科技匯、核醫療創新發展大會等多場創新活動,以“1+6+N”形式開展系列產業合作活動,邀請400余家海內外知名企業實地考察、洽談對接,讓更多企業以展促招、以展促貿、以展促消、以展促產。
金秋十月,是收獲的季節,也是希望的季節。在“變”與“不變”中,科博會的“溢出效應”“磁場效應”“乘數效應”將持續放大,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科技創新先行區中體現更大擔當作為。

編輯: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