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突出民生領域投入、加大產業幫扶力度、注重人才隊伍建設——
綿陽對口幫扶助力壤塘高質量發展
綿壤一家親,濃濃幫扶情。自開展對口幫扶壤塘工作以來,綿陽市用心用情,在教育、醫療、就業等民生領域加大投入,助推壤塘民生事業高質量發展,并持續用力抓好產業幫扶,一批批高質量產業項目落地壤塘,為壤塘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龔老師,聽說您要提前返回綿陽。我家小孩很喜歡您,您教完我孩子再回綿陽好嗎?”壤塘縣崗木達鎮陽培村3組拉姆的家長向龔老師懇求道。
孩子和家長們的極力挽留,讓來自綿陽游仙區的老師龔仙彥留了下來,并開啟了持續近9年援壤支教生涯。
綿陽市對口幫扶壤塘教育已10余年,先后有幾十名支教老師榮獲四川省優秀支教教師、壤塘縣優秀支教教師稱號。
借力綿陽的優質教育資源,國培項目、跟崗培訓、校聯體有序推進,先進教育理念落地走實,壤塘縣學前、小學、初中、高中教育教學質量實現大躍升。
“醫生,自從生完孩子后我總是管不住小便,有的時候打個噴嚏尿都滴到褲子上,請問有沒有辦法治療啊?”在壤塘縣人民醫院,35歲的拉姆向醫生咨詢道。
今年9月,來自綿陽四0四醫院婦科的組團式幫扶專家廖茜,攜手該院盆底康復治療師——原第十四批對口幫扶專家范群花,在壤塘縣人民醫院開展了為期8天的盆底康復技術培訓、帶教工作。
經過幾次治療后,拉姆的癥狀明顯緩解,她高興地說:“這個治療太神奇了,現在我總算解決這個害羞的問題了。”
同樣,今年3月,綿陽四0四醫院在壤塘縣人民醫院成立王直兵博士工作站。截至目前,已累計實施高原農牧民“大骨節病”手術30臺,置換關節48例,減免費用17.94萬元,極大減輕了高原農牧區患者的經濟負擔。
據了解,在綿陽四0四醫院等組團式醫院幫助下,危重孕產婦救治中心、危重兒童和新生兒救治中心、創傷中心、胸痛中心、卒中中心五大中心已全面建成。
在人才培育方面,2024年以來,綿陽援壤工作隊認真貫徹省內對口幫扶工作精神,堅持聚焦壤塘縣委“三縣”發展戰略,以農牧區學生升學、青年就業及技能培訓等為切入口,創新實施“高原星光計劃”技能幫扶、就業培訓等項目,著力構建“短平快+長精深”培訓機制,不斷提升人才培育幫扶實效。
在產業發展方面,壤塘縣吾伊鄉,新打造的章臘溝民宿項目已初具規模,2024年投入援建資金500萬元,作為項目建設配套資金。目前,該項目已完成90%。吾依鄉壤古村貢德寨的女青年蘭木初感慨地說:“現在在家門口上班,一個月能拿3500元,真的很感謝村上能給我提供這樣好的崗位。”
2024年,綿陽投入援建資金1460萬元,主要是對壤古溫泉及周邊藏族定居點進行風貌提升改造、完善旅游基礎設施等,預計2025年6月全部完工。壤古村第一書記尚仕瑩介紹,隨著壤古溫泉的發展,還增加數個穩定的工作崗位,帶動40多個本村群眾就業。
一直以來,綿陽援壤工作隊始終圍繞壤塘縣“糧、油、畜、菜、藥、菌”等第一產業,精準聚焦特色園區建設,著力發展精深加工。2024年,工作隊投入760萬元援建資金,配套鄉村振興銜接資金等,全力支持壤塘縣上寨生態農副產品初加工園區建設。
目前,園區一期已建成標準化蜂蜜、青稞、菌類生產線,可年加工蜂蜜10噸、食用菌40噸、青稞制品300噸。項目二期重點建設中藥材生產線及配套附屬設施。
下一步,綿陽援壤工作隊將重點支持園區招商引資工作,通過幫助引進龍頭企業,培育鏈主企業,在增加本地務工、提升農副產品附加值、規模化種養殖、培育本土品牌等方面下足功夫,推動壤塘縣種產銷全產業鏈發展,提升產業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實現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為壤塘縣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力。(馬超 記者 王澤宇)

編輯: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