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秋耕秋種的關鍵時期,三臺縣潼川鎮柳林村村民搶抓時節趕種蘿卜,為冬季豐收打下堅實基礎。近年來,三臺縣以深度參與渝遂綿蔬菜產業帶建設為引領,突出快生葉菜和加工原料蔬菜重點,通過調結構、轉方式、促融合、提質量,帶動農戶種植多樣化果蔬產品,繪出一片生機勃勃的產業發展新畫卷。
農戶在蔬菜大棚里采收小白菜
A 建基地育主體 蔬菜產業規模優勢凸顯
近日,在三臺縣潼川鎮柳林村米海龍種植合作社蔬菜種植基地里,村民們正在田間地頭播種、覆膜,一派繁忙景象。從高處俯瞰,紋路整齊的田地,宛如一幅美麗畫卷。
米海龍種植合作社負責人介紹,今年合作社主要還是種植韓國蘿卜,由于種植基地靠近江邊,土壤含沙且濕潤,種出來的蘿卜果形好看,水分充足,口感爽脆,格外受消費者歡迎。“每畝產量在600公斤左右,畝產值1萬元,主要銷往北京、上海和廣州深圳。
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渝遂綿優質蔬菜生產帶機遇下,具有地理優勢的塔山鎮也迎來新的發展機遇。眼下,在塔山鎮華光村,泊洋沱糧油種植專業合作社的社員們正忙著種植白菜、抱兒菜。合作社負責人王恒錦介紹,今秋合作社種植了白菜、兒菜、蘿卜等蔬菜,主要銷往成都和重慶等地。
據了解,該鎮立足地理優勢,以種養結合為基礎,積極探索建設適合塔山特色的蔬菜種養循環現代農業園區。目前,全鎮蔬菜種植面積達到8000余畝,80%以上的新建大棚采用了智能化的種植系統,讓蔬菜生產更加高質高效,實現蔬菜高品質、高顏值。
結合渝遂綿蔬菜產業帶建設規劃,三臺縣于2022年啟動了蔬菜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編制工作,對全縣在葉菜、芥菜和香料作物等優勢產業的總體布局,確立了建設成渝雙城經濟圈優質綠色葉菜基地縣的發展目標和以發展快生葉菜和加工芥菜為主導的建設思路,并選擇立新、石安兩個基地開展示范建設,為全縣蔬菜產業發展探索適宜路徑。
截至目前,該縣初步形成以立新為核心,輻射永明、蘆溪、劉營等鎮鄉形成綿三路產業帶,建成立新快菜、巫家溝大蒜、科美一口茄、劉營辣椒等多個品牌基地近2.5萬畝;以石安、塔山為核心,帶動小永路沿線形成產業發展帶,建成梓州榨菜、石安清泉葉菜、塔山糧農醬腌菜等基地近萬畝。兩帶基地建成高標準農田10萬畝,配套高架、大棚、灌溉、運輸等作業設施日益完善,通過大力推廣“稻后菜”“藥糧菜”“豬沼菜”“林下菜”等復合發展模式,初步構建出多產融合、糧菜互補、協調發展的總體格局。
同時加快主體培育,累計培育從事蔬菜生產、加工、流通的主體150余家,集中流轉土地約1.5萬畝,以立新科美、同泰種養、豐凱蔬菜等為代表的前50家蔬菜經營主體經營規模達到1.2萬畝,按平均2.5復種指數計算,經營規模占到全縣蔬菜總規模近13%,產業資源向優勢主體集中趨勢逐漸顯現。
農戶正在種植蘿卜
B 強品牌延鏈條 產加銷一體化發展
10月25日,在石安鎮清泉村蔬菜基地,正在查看白菜長勢的歐文興告訴記者,受今年的氣候影響,蔬菜價格一路走高,大白菜有望突破1000元/噸。“蔬菜品相優、質量好,很受客商歡迎。”歐文興介紹,因為品牌效應出去了,村里種植的白菜、西蘭花、大蒜、韭菜、苦瓜等時令蔬菜,遠銷成都、重慶、西藏、新疆等地。
清泉村一直有種植綠色蔬菜、有機蔬菜的傳統,經過近20年發展,蔬菜產業已成為該村特色產業。為了讓村里的蔬菜走出去,該村蔬菜種植合作社專門成立銷售團隊,除了四處跑市場,建立銷售網點外,還利用網絡、手機等“新農具”進行銷售。如今該村蔬菜種植面積近2000畝,年產各類蔬菜5000多噸,僅白菜就有2000噸左右,年人均收入在1.2萬元以上。
近年來,三臺縣著力在品牌建設上下功夫,持續強化蔬菜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體系建設,實現近5萬畝蔬菜基地建立生產臺賬,基本實現規模蔬菜基地全覆蓋,重點蔬菜配備裝備并有序開展速測工作,蔬菜農殘綜合抽檢合格率穩定在98%以上。
該縣通過持續加大“宏梓味”“梓滋味”“曹氏”“綠香源”“御新景”等本土產業品牌培育,引導生產經營主體通過“農博會”“綿品出川”等平臺,積極推廣和展示產品形象,積極開拓成渝北上廣深市場,并成功試水港澳高端市場。
蔬芯菜園子
在該鎮高棚村蔬菜現代農業園區,當地菜農穿梭在田間,忙著收割小白菜。經過分揀、裝箱、過秤、打包、裝車,這些蔬菜很快將出現在千里之外的超市、農貿市場和餐桌上。
高棚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崔興江介紹,2022年以來,縣農業農村局持續完善高棚村田間生產設施,打造有機蔬菜示范片、蔬菜綠色防控示范基地,建設葉菜交易市場及冷藏設施擴建等工程,全村蔬菜產業發展態勢良好。2023年,全村蔬菜年產值突破6500萬元,并打開國際市場,成功搭上中歐班列,出口到哈薩克斯坦等中亞五國。
除了著力品牌建設,三臺還依托蘆溪工業集中區,發展壯大本地蔬菜精深加工產業,宏梓味中央廚房、梓滋味醬腌菜、曹氏泡菜、綠香園調味品等企業加工處理能力和品牌影響持續壯大,蔬菜產品就地處理精深加工能力達到5萬噸/年。通過加工龍頭帶動,年發展訂單原料基地2萬余畝,全縣蔬菜產加銷一體化發展格局逐步健全。(劉玉明 文/圖)
編輯: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