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觀“風云變幻” 探“氣象萬千”
我市開展國際減災日宣傳月暨“氣象研學四川行”活動
孩子們聽工作人員講解天氣預報知識
綿陽新聞網訊 10月26日上午,成綿路小學47名學生走進綿陽市氣象局,參加2024國際減災日宣傳月暨“氣象研學四川行”活動,通過近距離參觀、體驗,了解氣象科普知識。
什么是暖濕氣流?暖濕氣流對天氣變化和人們的生活有什么影響?同學們走進綿陽市氣象局,氣象工作人員提出了幾個問題,要求同學們通過一個氣象科普短片尋找解答。在氣象局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同學們分組走進綿陽市氣象臺預報室,一排電腦和墻上的LED大屏上,顯示著全國及省、市即時動態云圖。
氣象臺值班預報員介紹,目前我國初步建成了“天、地、空”相結合的氣象立體觀測系統,觀測數據通過高速計算機通信網絡傳遞匯集,上傳至中國氣象局進行全球數據交換,數據進行處理后下發。預報員通過氣象業務系統,對天氣圖表進行分析,了解大氣未來運動變化和本地狀況,做出未來不同時間段的天氣預報,再進行天氣會商,主班預報員對預報意見匯總,經綜合分析后,對未來天氣的發展變化做出預報結論,制作成預報產品后發布。活動中,同學們還走進氣象影視中心,體驗了一回“天氣預報”主播。
在市氣象局院內,一輛皮卡車上的車載人工增雨作業火箭彈發射架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工作人員介紹,通過發射架將人工增雨火箭彈發射升空后,噴灑出碘化銀催化劑,燃燒后增加降雨量,實現人工增雨的目的。實施人工增雨作業,首先要有合適的降雨云系,同時還要有合適的空域,每次到作業點實施人工增雨作業前,需要提前向主管部門申請空域,如果沒有空域,即使有適合人工增雨作業的天氣條件,也無法實施。
通過現場參觀、體驗,同學們紛紛表示很有收獲。成綿路小學三年級四班的謝羽芮溪說,以前經常關注天氣預報,卻不知道背后的科技秘密,通過這次參觀,她知道了天氣預報的產生過程。同時,通過工作人員的講解,也知道了人工影響天氣是怎么回事,讓她對氣象科技產生了很大興趣。(記者 張登軍 何茂松 文/圖)
編輯: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