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新傳中心全媒評論員
重點項目的簽約,總是讓人眼前一亮、信心倍增!
10月18日,綿陽與惠科股份有限公司簽署項目投資協議。根據協議,總投資100億元的Mini-LED和高功率芯片散熱封測項目將落戶綿陽。這是繼總投資240億元的惠科第8.6代薄膜晶體管液晶顯示器件項目,以及總投資50億元的惠科顯示模組項目投產后,惠科在綿陽的第三次追加投資。
惠科項目接二連三在綿陽落戶,不僅是對綿陽良好的產業環境、創新環境、營商環境的有力詮釋,也是對當下綿陽決戰四季度、全力以赴抓項目促投資的生動注腳。數據顯示,1至9月,全市新簽約招商項目127個,外商直接投資、省外引進產業項目新增實際投資兩項指標均居全省前列。
決戰四季度,項目建設是關鍵抓手。無論產業發展、科技創新還是民生改善,最終要落實在項目。特別是重點項目往往都是大項目、好項目,體量大、吸納投資多、涉及領域廣、拉動能力強,將形成改善供給、擴大需求、拉動增長的“乘數效應”,堪稱穩定經濟運行的“壓艙石”、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強引擎”。這樣的項目建設,提的是信心,促的是發展,贏的是未來。
四季度是收官決勝的關鍵期。近期,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提出要加力推出增量政策,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一攬子增量政策落實工作,充分釋放了提振信心、全力推動經濟回升向好的強烈信號。在此背景下,把增量政策的紅利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紅利,要做的工作很多。對綿陽而言,當前,尤其要做好助企紓困工作,主動靠前服務、解決訴求,進一步規范涉企執法、監管行為,幫助企業用好惠企政策,助力降成本、增效益。全力推進235個重點項目加快建設、29個重點項目盡快開工、71個重大項目竣工投產,努力形成更多實物工作量,把政策增量轉化為發展增量。
今天的項目,就是明天的生產力、競爭力。我們要搶抓國家政策“窗口期”,加大對上爭取,加強項目包裝,盡最大努力爭取將我市重大項目納入國省規劃大盤。要進一步提升項目準備的成熟度,列出清單、掛圖作戰,推動項目科學規劃、有序建設,以交通為重點加快構建綜合立體交通網絡,激活區位優勢、提升競爭優勢、塑造發展優勢。要厚植“項目為王”理念,堅持“一切圍繞項目轉、一切盯著項目干”,不僅把項目“扶上馬”,更要“護全程”,把服務貫穿項目全生命周期,用心用情破難點、疏堵點、除痛點。
抓項目就是抓發展,謀項目就是謀未來。項目早開工早投產,就會早見效早受益。全市上下要緊緊抓住全年經濟工作的沖刺期、黃金期,進一步壓實拼經濟穩增長的工作責任,大力推動洽談項目盡快落實、簽約項目早日開工、在建項目加快建設、完工項目達產達效,為今年收好官、明年開好局提供更加堅實的項目支撐,為全省大局作出更多貢獻。
編輯:李志